人民網首頁

    《一見》欄目和大家見面了。一見,一種見解,很直白的縮寫?內涵豐富當然不止這些!既有見証現場、見証歷史的第一見証,又有細節見聞、場景對話的第一見聞﹔既有解讀分析、看法思考的第一見解,又有視野格局、小切口大主題撫今追昔的第一見識。這個欄目聚焦時政要聞,跟著熱新聞的足跡,聽我們給你娓娓道來那些和“今天”有關的故事。

“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

本報記者 杜尚澤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3-06-05 07:07)

  時間:6月1日至2日 日程: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國歷史研究院,並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 理解了中華文明,才能讀懂中國。 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將他多年來對中華文明的深邃思考,娓娓道來。 五個突出特性,排在首位的是連續性:“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 如一條…[詳細]

“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於‘兩個結合’”

本報記者 杜尚澤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3-06-05 07:07)

  時間:6月1日至2日 日程: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國歷史研究院,並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 北京中軸線向北的延長線上,中國歷史研究院建筑似鼎如尊。從樓下到樓上,步履匆匆縱覽數千年。 樓下,有以西周何尊銘文“宅茲中國”命名的專題展。石器、陶器、玉器,青銅、綿帛、竹簡,薈萃千載文明。樓…[詳細]

一見·這次座談會,總書記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指明方向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3-06-04 16:36)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6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考察了兩個文化地標——中國國家版本館和中國歷史研究院,並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 “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承下去”“做好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闡釋”……考察途中、座談會上,一言一行飽含著對文化傳承發展的深邃思考。 文…[詳細]

一見·從這個論壇,領會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世界觀”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3-05-29 07:28)

  5月25日,2023中關村論壇在京開幕,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向前追溯,總書記向2019中關村論壇致賀信、向2021中關村論壇視頻致賀。 三次致賀,有判斷、有倡議、有期許,科技創新是一以貫之的主題詞。在這個國家級、前沿性、國際化論壇上,讓我們通過三個關鍵詞進一步領會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世界觀”。 …[詳細]

一見·總書記河北之行,透視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3-05-16 08:17)

  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北省石家庄,走進生產車間察看芯片生產流程,步入展廳察看醫藥產品展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指引,聚焦一個主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把握一個關切:科技自立自強。 科技自立自強,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國之大者”。上個月在廣東考察,總書記指出,實現高水平科技…[詳細]

一見·從總書記下田,看糧食安全的“加減法”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3-05-14 20:07)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時時放心不下。到基層調研,田間地頭是他最常去的地方之一。風吹麥浪,小滿將至。這一次,總書記走進河北省滄州市的旱鹼地麥田。 5月11日上午,習近平在滄州市黃驊市舊城鎮仙庄片區旱鹼地麥田考察時,同種植戶、農技專家親切交流。 半年前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保障…[詳細]

一見·廣東之行,從總書記的足跡看中國式現代化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3-04-18 07:55)

  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地方考察選擇廣東。這是新時代以來,總書記第四次考察廣東,對改革開放“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的重視不言而喻。 從粵西大地到珠江之濱,總書記的考察足跡中,飽含著對廣東的殷殷期許,蘊含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深邃思考。 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促進共同富裕 …[詳細]

一見·從廣東之行,透視總書記強調的“第一資源”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3-04-15 20:07)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4月12日下午,廣汽研究院裡,習近平總書記的目光望向科研人員、企業家、科技人員、外資企業代表等:“經濟要持續發展,不要大起大落。這裡面很重要的就是科技、教育、人才。” 把科技、教育、人才擺在什麼位置,考驗的是戰略眼光、全局思維。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詳細]

一見·總書記考察足跡裡,有我們黨的“傳家寶”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3-04-12 22:19)

  開局之年,如何起好步?離不開深入實地的調查研究和科學管用的決策部署。 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開啟全國兩會后首次地方考察調研之行。海洋漁業、生態保護、港口運營、水資源配置、特色種植業……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調研思索。 著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為在全…[詳細]

一見·這次主題教育,總書記再次強調“三組關系”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3-04-07 09:09)

  4月3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這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三組關系”,指出要“推動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 三組關系,講清了黨內同志、上下級之間的交往原則,也講清了政商相處之道。這是繼去年底召開的…[詳細]

一見·從新年賀詞,讀懂“中國信心”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3-01-05 10:51)

  新年賀詞,國之盤點,記錄國家的步履、發展的影像,也牽挂著民生的溫度、你我的憧憬。一些詞語,尤覺熟悉而溫暖。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中,“信心”,便是其一。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互聯網,發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隻要篤定信心、穩中求進,就一定能實…[詳細]

一見·黨的二十大后再部署,總書記這樣謀劃農業強國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12-27 08:20)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 12月23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發出了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這是黨的二十大之后召開的第一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時機重要,意義重大。 時機 兩個月前,豐收的季節,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詳細]

一見·說唱、來信、U盤,見証著習主席關注的這件事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11-25 14:01)

  “開始!”當地時間11月16日,習近平主席同印尼總統佐科視頻觀摩雅萬高鐵試驗運行。隨著指令下達,嶄新亮麗的綜合檢測車緩緩駛出德卡魯爾車站並逐漸加速前行,全場響起熱烈掌聲。 當地時間11月16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厘島同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舉行會談。這是習近平和佐科共同視頻觀摩雅萬高鐵試…[詳細]

一見· 從“蘋果故事”讀懂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11-06 16:07)

  金秋時節,陝北的蘋果紅了。 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陝西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果園。紅蘋果壓彎枝頭,鄉親們喜在心頭。總書記同大家親切交流,並採摘了一個紅紅的大蘋果。總書記說,老鄉們過上了好日子,但還要繼續努力往前走,讓生活越來越美好。 “扶一把老百姓特別是農民”,這是習近平總書…[詳細]

一見·三個關鍵詞,解讀習主席為何確信進博會“越辦越好”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11-05 17:50)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僅要年年辦下去,而且要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 2018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首屆進博會上向世界發出鄭重承諾。 中國歷來言必信、行必果。“現在,進博會已經成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11月4日晚,習近平主席在…[詳細]

一見·三句話,讀懂總書記考察殷墟遺址的深意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11-02 19:27)

  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文明博大。 1928年,中國考古人在河南安陽市小屯村鏟起一抔黃土,揭開一個3000多年前璀璨的王朝——殷商王朝的神秘面紗。 近百年來,殷墟考古發掘幾未中斷,宮殿、王陵、甲骨文、青銅器等的驚世發現,讓商代歷史成為信史,把中國信史向前推進了近千年。 10月28日,習近平總…[詳細]

一見·“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尹雙紅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2-10-22 07:33)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全過程人民民主展示出勃勃生機和強大生命力。 ——這是最廣泛的民主。 先后10次公開征求意見,匯聚各方意見建議102萬條……民法典起草過程中,人民的…[詳細]

一見·新領域新賽道 新動能新優勢

李洪興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2-10-21 09:26)

  “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這四個“新”,讓人們看到我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前景。 火熱實踐中,有最生動的注腳。 標准續航裡程605公裡,百公裡氫耗1.18公斤,折合每公裡使用成本僅0.4元……今年8月,來自6家企業的100輛燃…[詳細]

一見·增強志氣、骨氣、底氣

崔 璨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2-10-20 08:40)

  “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了“志氣、骨氣、底氣”。 黨的十八大以來,“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成為無數人“不負時代,不負韶華”的共同心聲。 創新增志氣。 一橋,三地。“拿下港珠澳大橋,世界上就沒有我們中國人不能造的…[詳細]

一見·三件大事的“歷史性勝利”

彭 飛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2-10-19 07:52)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三件大事”的“歷史性勝利”引發廣泛思考,給人深刻啟迪。 ——“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 回望世界歷史,有些大黨、老黨衰落和垮台,世界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曲折,“萬花紛謝一時稀”。 世界把目光轉向東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 立志千秋偉業,百年風華正…[詳細]

一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上,總書記為何強調這三個“第一”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10-18 13:43)

  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詳細]

一見·“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劉天亮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2-10-18 08:18)

  破舊的三層小樓,陡峭的木質樓梯,7平方米的昏暗小屋……這裡曾是寶志華一家三口的“蝸居”。 難以想象,這是在上海,不遠處就是繁華熱鬧、網紅打卡的“新天地”商圈。 2022年7月,寶志華和他在建國東路的街坊們,迎來新生活。上海中心城區成片舊改歷經30年,終於在新時代徹底完成。 靠什麼完成被稱…[詳細]

一見·“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

盛玉雷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2-10-16 07:24)

  兩張照片,見証一個村庄的蝶變,映照一個時代的前行—— 一張,昔日挂在陡峭懸崖上的藤梯搖搖欲墜﹔另一張,今日的鋼梯直入雲霄,鄉親們走得踏實、走得穩當。 2022年全國兩會上,來自四川的益西達瓦委員,帶來懸崖村的新消息。習近平總書記仔細端詳兩張照片,話語諄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才是社…[詳細]

一見·這座中亞古城,為何引起總書記的關注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9-18 14:53)

  習近平主席對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在中方贈送給烏方的國禮中,有一座中烏合作修復的希瓦古城歷史文化遺跡微縮模型。 “我2013年訪問撒馬爾罕時啟動的希瓦古城歷史古跡保護修復項目已經圓滿竣工,讓希瓦這座古城更加絢爛奪目。”9月13日,習近平主席在烏茲別克斯坦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中專門提到希瓦古…[詳細]

一見·從努爾蘇丹到撒馬爾罕,跟著總書記看“一帶一路”成功實踐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9-16 14:48)

  秋日的哈薩克斯坦首都努爾蘇丹,天高地闊,清風拂面。 “站在這裡,回首歷史,我仿佛聽到了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看到了大漠飄飛的裊裊孤煙。”2013年,也是在金秋9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 在那場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此后不到一個月,…[詳細]

一見· 防汛關鍵期,讀懂總書記的“時時放心不下”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8-20 11:21)

  “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入汛以來,遼寧出現多輪強降雨過程,多地出現汛情洪災,受災人口達250多萬。 8月16日,遼寧錦州,習近平總書記聽取遼寧省防汛工作匯報,並作出重要指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強汛情監測,及時排查風險隱患,抓細抓實各項防汛救災措施,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確…[詳細]

一見·總書記來家裡做客,常聊常新的那些話題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8-19 18:40)

  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遼寧沈陽市皇姑區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區,走進居民李水家中,察看廚房、衛生間、臥室等,之后在客廳落座並同一家人親切交談。 總書記來家裡做客,在寬敞明亮的新居客廳,在洒滿陽光的農家庭院,在歡聲笑語的方桌前……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到一地考察,習近平總書記都要親眼看一看鄉親們生活得…[詳細]

一見·總書記看“共和國工業長子”,
十年變遷強信心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8-19 23:28)

  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強不強,工業是一個重要指標。 8月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省沈陽市考察調研期間,來到沈陽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察看公司創新成果,聽取地方發展情況匯報。 十年來,每次去東北考察,習近平總書記都會看一看裝備制造、企業發展,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東北振興大業。 遼寧…[詳細]

一見·“一老一幼”,總書記考察細節裡的牽挂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8-19 11:03)

  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遼寧沈陽市皇姑區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區,了解基層黨建、為民服務等情況。總書記強調,“對老年人的服務要跟上”,“對孩子們的養育和培養等工作要加強”。 就在上個月,在烏魯木齊天山區固原巷社區,習近平總書記詳細了解那裡開展便民服務、老年人和青少年文化活動等情況。 “一老一幼…[詳細]

一見·這十年,“趕考”路上的紅色足跡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8-18 08:28)

  遼寧錦州,東北咽喉,遼沈戰役紀念館坐落於此。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考察,回顧東北解放戰爭歷史和遼沈戰役勝利進程。 1948年9月12日,遼沈戰役打響,歷經52天浴血奮戰,東北全境解放,中國人民革命的軍事形勢達到一個新的轉折點。 遼沈戰役期間,翠岩山腳下的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與太…[詳細]

一見·這件事,總書記稱之為“共產黨做事的一個指導思想”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7-31 18:47)

  “前進道路上,全黨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接受人民批評和監督,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詳細]

一見·在這個重要會議上,總書記再談"中國式現代化"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7-28 13:31)

  7月26日至27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在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 今年下半年,我們黨將召開黨的二十大。這是在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將科學謀劃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詳細]

一見·三個維度,理解總書記再談“趕考”的清醒和堅定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7-29 15:50)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指出,要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始終贏得人民衷心擁護,必須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 向前追溯,2019年9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總書記視察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時提出,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答好新時代的…[詳細]

一見·走進這個社區,讀懂總書記的深深牽挂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7-18 17:04)

  “這一個樓裡頭各民族的都有吧?” “都有。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塔塔爾族……都是熟人,一起嘮嘮嗑、走走路、唱唱歌,還跳廣場舞,都好得很。” 7月1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新疆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固原巷社區。在維吾爾族居民阿布來提·吐爾遜家中,總書記仔細察看客廳、臥室、廚房等,同…[詳細]

一見·這件事,總書記為何說“具有歷史意義”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7-15 12:46)

  一聲聲汽笛嘹亮悠揚,一輛輛集裝箱半挂車有序駛入,盛夏的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一派繁忙景象。 7月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聽取整體情況介紹,通過實時畫面察看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各功能區和阿拉山口口岸、霍爾果斯口岸現場作業情況,並同工作人員及現場辦事人員親切交流。 …[詳細]

一見·從習近平用典,理解情系香港的三重深意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7-09 20:57)

  詩以言志,詞以詠懷,古代典籍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嵌入炎黃子孫的文化基因,涵養華夏兒女的文化自信。 2017年7月1日,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習近平主席以“男子二十謂之弱冠”寄語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年禮”,並引用《詩經》中的“如竹苞矣,如鬆茂矣”,形容…[詳細]

一見·三次到港,習近平都選擇了什麼交通方式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7-09 13:50)

  6月30日15時10分許,一輛列車徐徐駛入高鐵香港西九龍站。習近平主席乘坐專列,來港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並視察香港。 14年前,習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首次訪港,乘坐的是汽車。5年前,習近平主席則是乘坐專機抵港。這一次,習近平主席乘坐專列而來。…[詳細]

一見·重溫“愛國三問”,讀懂“愛國者治港”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7-05 21:19)

  “你是中國人嗎?” “你愛中國嗎?” “你願意中國好嗎?” 家國板蕩之際南開老校長張伯苓發出的“愛國三問”,習近平主席多次提及,“這三個問題是歷史之問,更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我們要一代一代問下去、答下去!”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現場,習近平主席鄭重指出:“把香港特別行政區管…[詳細]

一見·從3首老歌說起,“聽懂”習近平主席香港之行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7-04 09:33)

  香港,習近平主席對這片土地有著深深的牽挂—— 2017年6月29日,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在香港國際機場,習近平主席說:“香港發展一直牽動著我的心。” 2022年6月30日,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在高鐵香港西九龍站,再次視察香港的習近平主席說:“這5年,我一直關注著香港,挂念著香港,我的心和…[詳細]

一見·從總書記武漢之行,看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含金量”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6-30 10:56)

  光谷,也即武漢東湖高新區,不僅是武漢的一張名片,在全國都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 這塊518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擁有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最大的光電器件研發生產基地、最大的激光產業基地和最大的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基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三次來到這裡,對加強科技自主創新提出要求。 …[詳細]

一見·在這座英雄的城市,總書記再談這件牽挂的事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6-29 20:04)

  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北省武漢市考察。 荊楚大地,“英雄的城市”,有著總書記深深的牽挂—— 2020年3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總書記來到武漢,盛贊這座“英雄的城市”,傳遞出“堅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的堅強決心。 2022年6月,總書記再次考察武漢,“我一直牽挂…[詳細]

一見·這件剛指示過的事,總書記又做了詳細了解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6-11 18:07)

  自然災害,伴隨著中國歷史的演進。如何應對災害,考驗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意志,展現出人民領袖的情懷擔當。 此次四川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十分牽挂不久前發生的雅安地震受傷人員的救治和災區人民生產生活,詳細了解抗震救災進展情況,叮囑四川省委和省政府繼續做好傷員救治,加強受災群眾心理疏導,做好遇難者善…[詳細]

一見·四川之行,從總書記的足跡看“國之大者”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6-11 22:01)

  仲夏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再赴四川考察。從眉山的永豐村、三蘇祠,到宜賓的三江口、高校、科技企業……一路跋涉,蘊含著一條主線——“國之大者”。 關乎全局、關乎長遠、關乎根本,“國之大者”寥寥四字,飽含了總書記的深邃思考。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 天府之國,沃野千裡,“揚一益二”,名不…[詳細]

一見·為了這個“永恆的課題”,總書記走進畢業季的校園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6-10 15:50)

  當鳳凰花開滿了路口,當青春紀念冊寫滿了回憶,六月初的校園,夏至未至,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如約而至。 8日,正在四川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宜賓學院,在學校招聘大廳內向教師、學生、企業負責人了解企業招工的需求和畢業生簽約率等情況。 就業是民生之本,總書記稱它為“永恆的課題”。“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詳細]

一見·三組詞,讀懂總書記走進一家民企的深意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6-10 08:26)

  6月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省宜賓市考察極米光電有限公司。民營經濟是此行的一個重要主題。 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諸多挑戰,撐起中國經濟“半壁江山”的民營經濟承受著不小壓力。非常時期,如何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詳細]

一見·習近平這樣為青年辦實事、解難事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5-15 11:52)

  “要千方百計為青年辦實事、解難事,主動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充分依托黨賦予的資源和渠道,為青年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讓廣大青年真切感受到黨的關愛就在身邊、關懷就在眼前!”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強調。 “青年處於人生道路的起步階段,在學習、工作、生…[詳細]

一見·@廣大青年,這份來自總書記的期望,請查收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4-29 13:25)

  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4月25日上午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總書記指出,希望廣大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於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 一份寄語、一份勉勵,透露著總書記對青年…[詳細]

一見·總書記的尊師重教情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4-28 20:47)

  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 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鏡頭定格下這樣的畫面—— 在博物館門前廣場上,總書記看望了老教授、老專家和中青年骨干教師代表,並同他們親切交談。他們當中有我國人口學開拓者與奠基者、今年百歲高齡的鄔滄萍教授,中國新聞史學界泰斗方漢奇教授,著名馬克思主…[詳細]

一見·這類書,總書記為何“堅持一點一滴學”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4-28 16:49)

  “每年五四前后,這個時間我是留給青年人的,到年輕人中間和青年學生相處,到學校看看。” 今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收藏著許多古籍,總書記在這裡強調,深入挖掘古籍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詳細]

一見·從一張老照片,看總書記與青年的故事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4-27 16:22)

  一個國家的進步,刻印著青年的足跡﹔一個民族的未來,寄望於青春的力量。 人們常說,青年什麼樣,未來就是什麼樣。 “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關懷青年和青年工作。 25日,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 …[詳細]

一見·水庫、糧庫、錢庫、碳庫,走進總書記講述的綠水青山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4-18 12:41)

  這個月,海南考察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綠水青山是水庫、糧庫、錢庫、碳庫。” 上個月,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現在應該再加上一個‘碳庫’。” 早在寧德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就提出“水庫、錢庫、糧庫”的科學論斷,為閩東振興指明方向。 一以貫之的理…[詳細]

一見·從海南,透視總書記的人才觀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4-15 17:13)

  4月的海南,海闊天空,碧波蕩漾。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一路上與科研工作者、作業人員、挂職干部代表等親切交流。 30多年來,從建省辦特區十萬人才過海峽尋夢,到建自貿港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推進,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無數英才齊聚海南,成為海南發展的見証者、參與者和貢獻者。 “人…[詳細]

一見·這十年,總書記這樣引領自貿試驗區建設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4-14 15:23)

  4月1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成果展后,聽取了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希望海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國風范的靚麗名片。 無論是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還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詳細]

一見·三個妙喻,理解總書記為何心系科技創新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4-12 11:21)

  4月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三亞市先后考察了崖州灣種子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了解海南支持種業創新、發展海洋科技等情況。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詳細]

一見·為何說“兩個奧運,同樣精彩”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3-15 20:51)

  “我們將竭誠為世界奉獻一屆奧運盛會。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准備。”幾個月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向世界宣告。 隨著北京冬殘奧會圓滿落幕,中國言必信、行必果,圓滿實現了“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目標,兌現了對國際社會的庄嚴承諾。 辦賽同樣精彩—— “要把細節處理好…[詳細]

一見·一個讀書群,為何引發總書記的興趣?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3-14 16:32)

  3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你這個群主是怎麼當上的?”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向坐在他…[詳細]

一見·“菜籃子、米袋子的責任”,怎麼扛?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3-09 19:42)

  “該有的責任還必須扛起來。”“別光顧著掙錢,把菜籃子、米袋子的責任完全推到市場上。”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下團組”時明確告誡。 “菜籃子、米袋子的責任”,怎麼扛?上世紀90年代,習近平同志主持福州工作期間,曾經作出示范。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回憶,“我在福州當市領導的時…[詳細]

一見·親授“開學第一課”,總書記語重心長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3-03 10:42)

  眼下正值開學季,中青年干部也迎來了“開學第一課”。 3月1日,2022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習近平總書記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這堂課,飽含著總書記對年輕干部成長成才的濃濃期許。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年輕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希望。 3月1…[詳細]

一見·總書記回信冰雪健兒 新時代是追夢者的時代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2-25 15:49)

  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單板滑雪運動員蘇翊鳴回信,向他和中國冰雪健兒取得優異成績表示祝賀,並提出殷切期望。 一封珍貴的回信,字裡行間飽含深情與期待。總書記的目光,望向運動員、望向青少年、更望向所有追夢者。這份鼓勵與囑托,凝聚起“一起向未來”的磅礡力量。 期待運動員:奮勇拼搏、超越自我 …[詳細]

一見·總書記為何連續七年看煤炭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1-29 10:39)

  1月2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瑞光熱電有限責任公司考察調研,聽取山西省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和企業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工作介紹。 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有力保障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16年以來,總書記連續7年在地方考察調研中看煤炭,看與煤炭相關的重…[詳細]

一見·十年新春訪農家,總書記惦念的人和事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1-29 14:41)

  年饃、餃子、家鄉味道,讓年味長久縈繞舌尖﹔窗花、對聯、大紅燈籠,把喜慶融入萬家燈火。2022年1月26日,正在山西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霍州市師庄鄉馮南垣村、汾西縣僧念鎮段村,走進村民家中看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春節前夕考察,常會進村入戶訪民情,在他心中:“新年之際,我最牽挂的還是困難…[詳細]

一見·“一定要把這個年過好!”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1-28 14:47)

  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山西考察調研,第一站就冒雪來到霍州市師庄鄉馮南垣村。去年10月,山西省遭遇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強秋汛。馮南垣村是霍州受災最為嚴重的村庄,村裡很多房屋損毀,農田被淹。總書記說,我一直牽挂著災區群眾,今天到山西第一站就來到這裡,是要實地看一看災后恢復重建情況。 “新…[詳細]

一見·今年春節,中國要辦的這件事世界矚目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1-07 12:33)

  4日,在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還有一個月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深入體育場館、媒體中心、訓練基地等,實地了解籌辦備賽情況。 1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備賽工作。這是4日下午,習近平在二七廠冰雪項目訓練基地速滑館,向參訓運動員…[詳細]

一見·總書記同奧運健兒的10個瞬間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1-05 23:12)

  日月其邁,歲律更新。 冰雪之約,已進入沖刺倒計時。 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在京考察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備賽工作,再次彰顯中國竭誠為世界奉獻一屆奧運盛會的決心與信心。 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准備。 2022年1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詳細]

一見·在總書記的心中,他們就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1-11-06 08:58)

  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向獲得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顧誦芬院士和王大中院士頒發獎章、証書,同他們熱情握手表示祝賀,並請他們到主席台就座。 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向獲得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顧誦芬院士(右)和王大…[詳細]

一見·“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1-11-07 16:57)

  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向他們表示誠摯問候和熱烈祝賀。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全國道德模范體現了熱愛祖國、奉獻人民的家國情懷,自強不息、砥礪前行的奮斗精神,積極進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 這些年,一個個溫暖人心的故事、一個個感動中…[詳細]

一見·母親河 幸福河——總書記的“治河”之策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1-10-23 16:11)

  九曲黃河,浪疊洪波,從世界屋脊出發,流經中國9個省區,不舍晝夜奔流入海。 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在兩年多前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詳細]

一見·梳理總書記今年的考察行程,這條主線一脈相承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1-09-15 14:50)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 金秋九月,陝西榆林。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楊家溝革命舊址、中共綏德地委舊址等地調研。 今年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行程中,黨史這條主線一脈相承。通過一次次親身示范和現場教學,習近平總書記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從黨史這堂“必修課”中汲取繼續前進的精神滋養。 …[詳細]

一見·總書記妙喻“石榴籽”,深意何在?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1-08-29 09:13)

  “必須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8月27日至28日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提到了“石榴籽”。 今年6月在青海考察時,他曾給大家講述“石榴籽”這個比喻的出處:“維族同胞說我們要像石榴籽一樣抱在一起,這個詞很形象。各民族…[詳細]

一見·主戰場、主動脈、主力軍,習近平的新要求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2020-11-19 17:09)

  2020年11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蘇考察。這是12日下午,習近平在南通市五山地區濱江片區,沿江邊步行察看濱江生態環境。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大河奔流,浩浩蕩蕩。 11月12日,在上海出席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后,習近平總書記赴江蘇南通、…[詳細]

一見·五中全會后習近平首次考察,這些關鍵詞有深意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2020-11-15 12:19)

  在上海出席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后,11月12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考察調研。 長江岸邊談生態,運河樞紐話水利,博物苑裡論實業,此次考察內容豐富,“一見”梳理幾個關鍵詞,帶您了解背后深意。 關鍵詞一:生態優先 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通市五山地區濱江片區。時隔多年再訪“…[詳細]

一見·五中全會后不久,習近平來到了上海浦東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2020-11-12 21:51)

  黃浦江畔,東海在望﹔上海浦東,三十而立。浦東,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上海浦東。 11月12日,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在上海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翟…[詳細]

一見·這個會議不多見

來源:人民網 (2020-10-22 22:39)

  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了一場匯報,全稱:聽取“十三五”規劃實施總結評估匯報。 “十三五”規劃收官之際召開的這場會議,傳遞了多重訊息。聽“一見”試著為您解讀一二。 時機:交匯點上 印象中此類會議並不多見。 召開會議的時機,放在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前夕。而相承接的…[詳細]

一見·廣東考察去了兩個古街區,傳遞了什麼深意?

來源:人民網 (2020-10-16 15:42)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期間,先后調研了兩個古街區。10月12日,在潮州,他走進緊鄰廣濟樓的牌坊街。13日,在汕頭,他來到小公園開埠區街區。 10月12日下午,習近平在潮州古城牌坊街考察時,向群眾揮手致意。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接連考察兩個古街區,傳遞出多重深意。 “呵護好她” …[詳細]

一見·三個觀察點,解讀習近平與“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來源:人民網 (2020-10-15 18:10)

  這個金秋,習近平總書記的廣東之行備受矚目。他出席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寄語經濟特區“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通過三個觀察點,縱橫時空坐標,“一見”帶您一同走進春天的故事。 2020年10月14日下午,習近平在蓮花山公園遠眺特區新貌。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上世紀…[詳細]

一見·總書記走過的深圳地標,背后有什麼故事

來源:人民網 (2020-10-14 12:21)

   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循著總書記的腳步,梳理深圳地標,它們記錄著改革開放的堅實足跡,折射出滄海桑田、翻天覆地的40年。…[詳細]

一見·習近平再三叮囑,“要給大家好好講”

來源:人民網 (2020-09-20 10:14)

  “鐵石相擊,必有火花﹔水氣相蕩,乃生長虹。” 對於紅色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9月16日下午,他在湖南考察調研時,來到郴州市汝城縣沙洲瑤族村——這個因為“半條被子”的故事而家喻戶曉的村子,已經深深烙上紅色基因的印記。 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南考察調研。當天下午,他來…[詳細]

一見·總書記走進思政課課堂

來源:人民網 (2020-09-18 18:34)

  古人說:“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思政課教育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 16日下午,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第一片小學,一個四年級教室正在上思政課。課堂裡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習近平總書記。17日,總書記來到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同正在開展思政課現場教…[詳細]

一見·馬鋼改名,源於習近平多年來關心的一件事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2020-08-21 16:13)

  19日上午,正在安徽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中國寶武馬鋼集團優質合金棒材車間,冒著高溫察看生產運行情況。 中國寶武馬鋼集團過去叫馬鋼集團公司,2019年9月,與中國寶武聯合重組后,改名為中國寶武馬鋼集團。 馬鋼改名,源於習近平總書記多年來關心的一件事。 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詳細]

一見·總書記去的這個蓄洪區,為何能創下7小時速度?

來源:人民網 (2020-08-19 11:05)

  雨滂沱,傾如注。七八月份的防洪關鍵期,我國多地江河洪水呈頻發趨勢。防汛救災,成為社會焦點。 8月1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徽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閘、紅亮箱包有限公司、蒙窪蓄洪區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庄台,察看淮河水情,走進田間地頭,了解當地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等情況,看望慰問受災群眾。 水退…[詳細]

一見·災難面前,總書記牽挂著他們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8-19 01:21)

  雨,一直下!今年入汛以來,全國多地出現嚴重洪澇災害。 習近平總書記18日赴安徽考察調研。當天下午,他先后來到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閘、紅亮箱包有限公司、蒙窪蓄洪區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庄台,察看淮河水情,走進田間地頭,了解當地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等情況,看望慰問受災群眾。 危難見真情。每一次自然災…[詳細]

一見·總書記兩次來安徽,都關注了這個詞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2020-08-19 21:20)

  巢湖北岸,安徽創新館。 8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了解安徽省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情況。作為全國首座以創新為主題的場館,安徽創新館已成為集成果展示、要素聚集、研發轉化等功能於一體的重要平台。創新是這裡的鮮明標簽,也是此行的關鍵詞之一。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詳細]

一見·對“這門學問”,總書記看得很重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7-24 08:58)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習近平總書記23日在吉林長春考察時,走進寬城區團山街道長山花園社區,了解基層社會治理情況。 2020年7月23日,習近平在長春考察調研。這是習近平在寬城區團山街道長山花園社區了解基層社會治理等情況。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長山花園社區前身是吉林省勝利零件廠…[詳細]

一見·這個最大的民生,習近平非常重視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7-24 08:51)

  情牽百姓,心系民生。 7月23日下午,正在長春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一汽集團研發總院實驗室。聽說現場有幾位是今年剛畢業的大學生,總書記關切地詢問他們是哪所學校畢業的,收入怎麼樣……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就業形勢嚴峻。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非常重視,今年以來多次研究…[詳細]

一見·總書記心中的治國理政頭等大事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7-23 09:11)

  玉米秸稈,在這裡成了黑土地上的“寶”。 7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准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他走進玉米地中,察看黑土層土質培養和玉米長勢。 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來到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准化生產基…[詳細]

一見·總書記關心少數民族脫貧的故事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6-19 09:27)

  常住居民一萬多人的寧夏吳忠金花園社區,少數民族佔總人數的近半。今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考察時指出:“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脫貧、全面小康、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56個民族,一個民族也不能少。一封封回信、一次次考察、一句句囑托,飽含總書記對少數民族脫貧事業的深切牽挂。 …[詳細]

一見·總書記說,路子對了,就堅持走下去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6-11 09:01)

  2020年6月9日下午,習近平在銀川市西夏區賀蘭山東麓,聽取賀蘭山生態保護和環境綜合整治情況匯報。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習近平總書記對賀蘭山生態環境保護十分關心。6月9日下午,他來到賀蘭山腳下銀川市鎮北堡鎮,遠眺巍巍群山,聽取賀蘭山生態保護和環境綜合整治情況匯報。 15年前,這裡還密布著…[詳細]

一見·他腳步堅實走在田埂上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6-10 14:42)

  腳步堅實,泥土芬芳。 正在寧夏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有張照片看了讓人動容。那是在銀川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照片中,他沿田埂走進稻田深處,面帶微笑、腳步從容堅定。 圖說:2020年6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銀川考察調研。這是習近平在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詳細]

一見·@志願者,總書記寧夏考察提到了你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6-09 09:37)

  志願者,用平凡書寫偉大。 習近平總書記8日下午來到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花園社區考察。70歲的回族老黨員王蘭花退休后,在這裡組織成立了“蘭花志願者之家”,她向總書記講述了社區志願者隊伍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 2020年6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寧夏考察調研。這是…[詳細]

一見·鄉親們給總書記嘮嘮家裡的收入賬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6-09 09:33)

  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來到吳忠市紅寺堡區弘德村,看望了村民劉克瑞一家。 47歲的劉克瑞5年前因車禍致右腿損傷,尚未完全康復。全家收入以養殖和務工為主,2017年脫了貧。老劉在村裡做看護蓄水池的工作,老伴就近做採摘枸杞、料理葡萄等零工,兒子兒媳在附近的紡織廠工作……總書記和他們…[詳細]

一見·看總書記行程,想起20多年前一段往事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6-09 09:16)

  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寧夏考察調研,第一站是吳忠市紅寺堡鎮弘德村。在村裡,他走進了閩寧協作“訂單化”援建的一座扶貧車間。 村裡的老人和留守婦女是脫貧的薄弱環節。閩寧協作機制下的扶貧車間,為他們在家門口“量身定做”了操作簡易的就業崗位。 根據中央“兩個大局”的戰略思想和開展東西部扶貧協…[詳細]

一見·跟著總書記的足跡品茶韻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5-22 09:15)

  一杯茶,氤氳出甘醇的氣息。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茶葉雖小,卻意蘊深遠。 “作為茶葉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願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鑒,讓更多的人知茶、愛茶,共品茶香茶韻,共享美好生活。”21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個“國際茶日”。 信中藏深…[詳細]

一見·總書記妙喻有“門道”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5-17 09:24)

  提問! “致富花”“搖錢草”“金鳳凰”“牛馬羊愛吃的香餑餑”……這些有趣的名字到底指的啥?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大同考察時,步入田間察看黃花長勢,指出“讓黃花成為鄉親們的‘致富花’。” 語言是思想的外衣。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時不僅善引詩文典故,也常妙用比喻給產品起名。這些年,總書記…[詳細]

一見·走!跟總書記去趟田間地頭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5-12 20:00)

  有些看似平平無奇的土特產,卻是幫鄉親們脫貧致富的“香餑餑”。 11日,正在山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首站來到大同市雲州區,看了當地的“忘憂草”“脫貧寶”——黃花,這距離他在陝西點贊柞水木耳、被網友稱為“最強帶貨員”隻有二十多天。 “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裡如聞飢凍聲。”貧困地區鄉親們過得怎樣,…[詳細]

一見·當游客偶遇總書記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5-12 08:39)

  《一見》欄目今天和大家見面了。一見,一種見解,很直白的縮寫? 內涵豐富當然不止這些! 第一見証:見証現場,也見証歷史。 第一見聞:細節見聞,場景對話,是新聞更是要聞。 第一見解:解讀分析,看法思考,讀時事的諸多思路中的一種。 第一見識:視野格局,小切口大主題撫今追昔。 這個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