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正在安徽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中國寶武馬鋼集團優質合金棒材車間,冒著高溫察看生產運行情況。
中國寶武馬鋼集團過去叫馬鋼集團公司,2019年9月,與中國寶武聯合重組后,改名為中國寶武馬鋼集團。
馬鋼改名,源於習近平總書記多年來關心的一件事。
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前幾年,鋼鐵市場供需嚴重失衡,產能嚴重過剩,制約了行業發展。馬鋼集團也遇到困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成為馬鋼的必然選擇。
在此次考察調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馬鋼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把握機遇、順勢而上,特別是要把自身改革發展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機結合銜接,力爭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不斷發展壯大自己,也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寶武與馬鋼的重組,也是安徽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一個縮影。
從2008年安徽應邀出席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到2016年,《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通過,安徽合肥、蕪湖等8個城市正式納入﹔再到2019年,安徽蚌埠、黃山等7城市正式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安徽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后來者,這兩年,安徽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2018年安徽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2019年,安徽省生產總值達到3.7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5%。
2020年5月30日拍攝的位於安徽合肥的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
長三角,以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4的經濟總量,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全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文章做好,使之成為我國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總書記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寄予厚望。
謀篇布局繪就宏偉藍圖
潮起江海、日新月異,長三角一體化進程按下“加速鍵”。這變化,源自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
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致遠。早在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就誓推長三角經濟一體化,他指出,“以上海為龍頭、蘇浙為兩翼的長江三角洲,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科技、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在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長三角聯動發展,一加二大於三。”2007年5月,中共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會上,剛上任市委書記的習近平高瞻遠矚。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期間特別強調,要繼續完善長三角地區合作協調機制,加強專題合作,拓展合作內容,加強區域規劃銜接和前瞻性研究,努力促進長三角地區率先發展、一體化發展。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題為《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主旨演講。
2018年11月,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9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這次會議明確提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極大的區域帶動和示范作用,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帶動整個長江經濟帶和華東地區發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集群。
2019年11月,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長三角三省一市要增強大局意識、全局觀念,抓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貫徹落實,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大項目、重大平台,把一體化發展的文章做好。
繪制藍圖、錨定航向。江海奔涌的長三角,正充滿生機與活力。
最重要是做好自己的事
日趨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給我國包括長三角在內的很多地區造成強烈沖擊。如何應對?
“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深謀全局,“我們要清醒認識國際國內各種不利因素的長期性、復雜性,妥善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局面的准備。”
2019年5月20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西考察,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謀定而后動,厚積而薄發。定位為全國發展的強勁活躍增長極、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和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的長三角責無旁貸,一馬當先。
C919大飛機騰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入海,天馬望遠鏡、類腦計算芯片、同步輻射加速器……一大批代表我國自主創新水平的“大國重器”紛紛亮相,長三角勇當創新的“排頭兵”和“突擊隊”,引領我國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做好自己的事情,還需要我們補齊短板、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空間治理,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總書記把脈開方,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穩步推進。
2020年5月28日拍攝的江蘇蘇州市吳江區汾湖高新區的康力電梯試驗塔(無人機照片)。
一扇扇全新的協調發展之門,正以點帶線、由線及面,促使我國各地區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堅實邁進。
策劃:杜尚澤,統籌:潘健,撰文:劉書文,攝影:新華社記者王曄、姚大偉、謝環馳、李博,供圖黃博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