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三個觀察點,解讀習近平與“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2020年10月15日18:10  來源:人民網
 

這個金秋,習近平總書記的廣東之行備受矚目。他出席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寄語經濟特區“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通過三個觀察點,縱橫時空坐標,“一見”帶您一同走進春天的故事。

2020年10月14日下午,習近平在蓮花山公園遠眺特區新貌。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上世紀80年代:親歷初創

2018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看到印有鄧小平當年給深圳、珠海、廈門三個經濟特區題詞的圖片,他深有感觸:“我是1985年去廈門工作的,倍感時間緊迫啊!其他經濟特區都跑起來了,廈門要趕緊追上去。”

2018年11月13日,習近平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35年前,習近平前往廈門履新。這是他“第一次走上市一級的領導崗位,第一次直接參與沿海發達地區的改革開放,第一次親歷城市的建設和管理”,許多年后回憶往事,他依然感慨“廈門給了我人生許多歷練”。

在廈門工作的3年中,他大刀闊斧推進改革:探索建設自由港型經濟特區、領導制訂《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參與廈門航空公司的組建和初創……

“不搞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就不能進步”“從事現代化經濟建設,要長遠考慮,統籌全局,不能隻顧眼前,臨時應付”……他在火熱的改革實踐中思考治理和發展。

“福建、廈門是我的第二故鄉。”習近平總書記曾說。

1986年,廈門遇到百日大旱,他奔走在抗旱保苗第一線﹔一次次下基層、訪農戶……習近平說,“我們特區不特在有什麼特別的享受,而應特在特區建設者有特別高的紀律、理想、作風這些方面。”

黨的十八大后:新的宣言書

“黨的十八大向全黨全國發出了深化改革開放新的宣言書、新的動員令”。南海之濱,珠江潮起,黨的十八大后總書記三次視察廣東。

2012年12月,習近平在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考察。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伊始便把出京考察的第一站選在深圳。11個月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

2018年10月,總書記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時間節點視察廣東,又一次宣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決心。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總書記再赴廣東,他強調,“就是進一步對國內外宣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會繼續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的道路,建設我們偉大富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鍥而不舍地去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全國多個省區市,一路考察一路思考。在上海,他囑托“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在江西,他希望“向改革開放要動力,向創新創業要活力,向特色優勢要競爭力”……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基於深入調研,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為改革開放把脈定向。從自由貿易試驗區到粵港澳大灣區,從海南自由貿易港到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重大部署相繼出台,“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全球疫情蔓延和變革加速之際:不改道路

由中國走向世界,由“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中國的改革速度令人贊嘆,特區的發展成果舉世矚目。英國《經濟學人》曾評價道,全球4000多個經濟特區中,“深圳奇跡”堪稱頭號成功典范。

“中國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從根本上還要靠改革開放。”六年前,在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台專訪,習近平如此回答。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讓這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站在新的十字路口,開放還是封閉,前進還是后退,抉擇關系未來。

“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團結合作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我們不追求一枝獨秀,不搞你輸我贏,也不會關起門來封閉運行”…… 中國行動為全球戰“疫”作出重要貢獻,中國方案為全球治理注入東方智慧。大國擔當,也是大國風范﹔中國道路,更是中國自信。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在廣東省深圳市隆重舉行。新華社記者 張領 攝

“世界經濟面臨諸多復雜挑戰,我們決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既是基於全球變革的戰略考量,也源於改革開放彌足珍貴的歷史啟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策劃:杜尚澤 撰文:鄺西曦 

(責編:白宇、鄧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