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見·這件事,總書記為何說“具有歷史意義”

2022年07月15日12:46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一聲聲汽笛嘹亮悠揚,一輛輛集裝箱半挂車有序駛入,盛夏的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一派繁忙景象。

7月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聽取整體情況介紹,通過實時畫面察看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各功能區和阿拉山口口岸、霍爾果斯口岸現場作業情況,並同工作人員及現場辦事人員親切交流。

新疆,亞歐大陸的中心位置,古絲綢之路的核心地帶﹔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亞歐大陸橋的重要樞紐。

一橋連歐亞,絲路越天山。

回望歷史深處,中國漢代使者張騫肩負和平友好使命,開辟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從此,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

2013年9月,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大倡議,延續千年的古絲綢之路再次進入世界視野。

如今,沿著舊時絲路印記,中歐班列這支“鋼鐵駝隊”滿載貨物,縱橫山川,實現中歐跨越大陸的“握手”,讓古老商路生機煥發。

從“一條線”到“一張網”:

快速發展的大動脈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2011年3月,首趟中歐班列從重慶發出,開往德國杜伊斯堡,開啟了中歐班列創新發展的序章。三年后,習近平主席來到杜伊斯堡,站在渝新歐鐵路大動脈的終點,看古老商道再迎柳綠花紅的春天。

習近平主席的出訪路線,在“一帶一路”的宏大敘事中鋪展。與中歐班列有關的重要節點,他總會關注。

2016年6月,習近平主席同波蘭總統杜達在華沙共同出席統一品牌中歐班列首達歐洲(波蘭)儀式。當帶有統一標識的中歐班列鳴笛緩緩駛入站台,兩國元首在觀禮台向班列揮手致意,並握手互相祝賀。在這之后,中歐班列進入跨越發展的階段。

2017年5月,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同有關國家的鐵路部門將簽署深化中歐班列合作協議”。

2021年2月,在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呼吁,“繼續支持中歐班列發展,充分挖掘合作潛力”。

如今,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5萬列,通達歐洲23個國家的185個城市,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貿易大動脈。從“一條線”發展到“一張網”,從一枝獨秀到枝繁葉茂,中歐班列開辟新通道、新路徑,正推動形成“暢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陸互聯”的境外通道網絡格局。

從“經濟之路”到“命運紐帶”:

互利共贏的加速度

千百年來,商貿之路的變遷,在廣袤亞歐大陸上影響著沿線地區的興衰。

新疆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201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要求新疆,“把自身的區域性對外開放戰略融入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向西開放的總體布局中去”。

此次新疆之行,在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深入推進,新疆不再是邊遠地帶,而是一個核心區、一個樞紐地帶,你們做的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事情,已經取得很好的成績,再接再厲,前途光明。”

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新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標志性工程,自2015年底啟動建設以來,以中歐班列為主要抓手,實現鐵路、公路、海鐵、公鐵聯運等物流組織高效運行,雙向開放大通道逐步形成。

不僅僅是新疆,越來越多的中國內陸腹地借助“鋼鐵駝隊”加快走向開放前沿,發展潛力得到進一步激發。

一趟趟中歐班列,打開了供需互促、優勢互補的共贏大門。從2016年到2021年,中歐班列年運輸貨值由80億美元提升至749億美元,增長了9倍,在中歐貿易總額中的佔比從1.5%提高到8%。中歐班列所經之處,新的物流、工業、商貿中心正拔地而起。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中歐班列不僅成為暢通中歐貿易的“穩定器”和“加速器”,也把國際社會緊缺的防疫抗疫物資和生產生活用品源源不斷地送達歐洲國家,成為沿線各國攜手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和“命運紐帶”。

從“大寫意”到“工筆畫”:

惠及世界的中國方案

絲路興,天下通。

亞歐大陸上奔馳不息的中歐班列,已經成為“一帶一路”上的亮麗風景。

在歷史長河中,總有一些精彩瞬間,會定格為永恆。2013 年秋,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全球矚目下,這條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合作共贏之路,掀開了世界發展進程的新一頁。

“‘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齊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獨秀的小利”“中國將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使更多國家和人民獲得發展機遇和實惠”“共建‘一帶一路’正在成為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

幾年來,一批批旗艦項目拔地而起,一個個民生項目拔節生長,走進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的生活。它是干旱土地上噴涌而出的水,是照亮暗夜的電,是伸向遠方的路,是值得期待的明天。

大道致遠,海納百川。截至今年6月初,中國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世界清晰地看到,“一帶一路”把世界的機遇變為中國的機遇,也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

統籌:崔士鑫

撰文:余嘉柔

策劃:杜尚澤

編輯:衛然

圖片來源:新華社(攝影:李學仁 謝環馳,視覺:賴向東 畢曉洋)

(責編:王靜、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