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一見

一見·總書記妙喻有“門道”

2020年05月17日09:24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提問!

“致富花”“搖錢草”“金鳳凰”“牛馬羊愛吃的香餑餑”……這些有趣的名字到底指的啥?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大同考察時,步入田間察看黃花長勢,指出“讓黃花成為鄉親們的‘致富花’。”

語言是思想的外衣。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時不僅善引詩文典故,也常妙用比喻給產品起名。這些年,總書記在考察中提到過不少昵稱,說的是什麼?這就為您一一作答。

給鄉親們脫貧致富支招

昵稱1:“人民小酒”

曾經“一窮二白”的貴州岩博村,如今“家境”越來越殷實,村民們摘掉“貧窮帽”的故事裡,少不了一種酒。

“你的叫什麼酒?”

“岩博酒。”

“白酒?多少度?價格怎麼樣?”

“對,白酒。我們的價格就是老百姓喝的,定位是‘人民小酒’。”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審議時,與余留芬的這番問答叫響了岩博村“人民小酒”的名字。

一度銷路不暢、發不起工資的酒廠,在這場不經意的“亮相”后成了“網紅”,大山裡的“金子”發光了,“人民小酒”作為村裡的主產業,帶著村民走上小康路。

昵稱2:“搖錢草”“致富花”

扶貧要扶根,產業扶貧是抓手。

這個月,在山西大同,習近平總書記鼓勵當地讓黃花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草”,成為鄉親們的“致富花”。他叮囑正在勞作的村民:“黃花菜大產業啊!這個產業還真是有發展前途。一定要保護好、發展好這個產業,讓它作為人民群眾致富的好門路。”

上個月,總書記在陝西金米村的培訓中心直播平台前,點贊當地特產柞水木耳:“小木耳,大產業。”近年來,金米村農業現代化模樣初具,小木耳成為村子裡的“金耳朵”。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赴雲南昭通地震災區考察時,還提到“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當年地震中的“救命樹”,現在成了群眾的“致富樹”,花椒種植成了當地“六大高原特色產業”之一。

昵稱3:“美麗經濟”

“使農村與城市的生活質量差距逐步縮小,使所有人都能共享現代文明”,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時十分關心新農村建設,推進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啟動。

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來到舟山定海區新建社區。依托自然優勢發展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村民們的日子今非昔比。他對村民們說:“這裡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是‘美麗經濟’,印証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

“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同年6月,總書記在貴州花茂村考察時有感而發。近年來,花茂村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推動農旅一體化,目前已成功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發展鄉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去年9月,總書記在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塆考察時,點贊依托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的好做法。

“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美麗鄉村,打造“美麗經濟”,創造美好生活。

為產業轉型發展把脈

昵稱4:“牛馬羊愛吃的香餑餑”

如何結合自身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很多地方都進行了積極探索。

2014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在內蒙古考察時來到毛登牧場飼草產業基地,當聽到基地負責人說,加工的草顆粒既有營養牲畜又愛吃,他笑稱:“這可是牛馬羊愛吃的香餑餑啊。”

考察中他還強調:“要加快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步伐,探索一些好辦法,幫助農牧民更多分享產業利潤效益,真正同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形成利益共同體。”

針對內蒙古經濟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還用過一個形象的比喻——羊、煤、土、氣,分別指農畜產品、煤炭、稀土、天然氣。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他在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內蒙古產業發展不能隻盯著“羊、煤、土、氣”,要大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三個“新”給內蒙古經濟高質量發展把脈開方。

昵稱5:“金鳳凰”“中國飯碗”

早在三十多年前一封寫給河北農業大學正定籍同學的信中,習近平就提到了“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大農業”。

2002年底,他在浙江衢州調研時十分關注當地傳統農產品優勢,強調要發揮這些優勢,要堅持綠色導向,要借助科技力量,要革新經營模式,要構建產銷陣地,“爭取山窩裡飛出更多的‘金鳳凰’。”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北大荒精准農業農機中心。他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長地說道:“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這些年,他走過全國不少農田。在黑龍江,他強調要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在安徽小崗村,他深刻指出農業還是現代化建設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在河南開封,他表示家庭經營和規模經營要統一起來,積極穩妥推進土地流轉,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為國家科技創新護航

昵稱6:“藍色藥庫”

2018年6月,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裡,有這樣一番關於“夢”的對話。

我國現代海洋藥物研究的開拓者與奠基人之一管華詩院士說:我的夢想是打造中國的“藍色藥庫”。在他眼裡,海洋是生物醫藥產業的寶庫,蘊含著人類健康的希望。

習近平說,這是你的夢,也是我們的夢,讓我們共同來實現這個夢。

昵稱7:“搶手貨”

從幾個數字說起。

300:

2018年6月的一條新聞中,出現了習近平主席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對話,有行字幕這樣寫道:“咱們現在開始跑到300(公裡)啦”。

2.5萬、2/3:

2018年7月,習近平對南非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同拉馬福薩總統一起參觀中南科技創新合作成果圖片展時,如是介紹這項中國科技成果:總裡程已經達到2.5萬公裡,佔全世界的2/3。

“高鐵是我國裝備制造的一張亮麗的名片,成為我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搶手貨’,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2015年7月,習近平在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時提出,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大國和強國。

昵稱8:“中國天眼”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這段話出自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9月的一封賀信,祝賀這一射電望遠鏡落成啟用。

在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再提“天眼”:“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

“天眼”遠眺,深探蒼穹﹔大國重器,中國底氣。

小昵稱背后情深意長

就像你我一樣,名字裡寄托著父母的美好願望。

“小酒”“小黃花”“小木耳”“小花椒”……小小的產業裡,窺得見大天地﹔

“香餑餑”“金鳳凰”“中國飯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事在人為、路在腳下﹔

“中國天眼”“藍色藥庫”“搶手貨”……上天入海下地,展現我國的科技力量和中國速度。

要講究語言藝術,要說老百姓聽得懂的話,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諄諄教誨,也這樣身體力行。

一個個朴實的昵稱裡,聽得到對貧困群眾的深情、對擺脫貧困的決心、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展望,也繪就著國家富強的宏圖巨制。

這些昵稱所指的產品,您都答對了嗎?

統籌 | 杜尚澤

撰文 | 林小溪

(責編:彭心韞、鄧志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