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見·總書記河北之行,透視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

2023年05月16日08:17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北省石家庄,走進生產車間察看芯片生產流程,步入展廳察看醫藥產品展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指引,聚焦一個主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把握一個關切:科技自立自強。

科技自立自強,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國之大者”。上個月在廣東考察,總書記指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這次又強調:“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支撐”。

反復強調、高度重視,體現的正是對“時”與“勢”的深刻洞察,是對目標和路徑的清醒認識,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堅定決心。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走進中國電科產業基礎研究院,一層展廳展板上的31個大字引人注目。

這“四個面向”,正是總書記對科技創新提出的明確要求。2020年9月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擴展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置身民族復興的新的征程,擘畫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黨的二十大圍繞“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戰略部署,排在首位的就是堅持“四個面向”。

芯片,被譽為“現代工業糧食”,既是國家重大需求的前沿技術,也是必須攻克的關鍵核心技術。總書記對此格外關注。

去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仔細察看芯片產業創新成果展示,“隨著我國發展壯大,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刻不容緩,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踔厲奮發、奮起直追,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這次來到石家庄,聽到中國電科工作人員介紹產品研發、加強軍民融合發展、提升自主保障能力建設等情況,總書記再次強調:“必須瞄准國家戰略需求,系統布局關鍵創新資源,發揮產學研深度融合優勢,不斷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新突破。”

“刻不容緩”的緊迫感、“問題導向”的方法論、“瞄准國家戰略需求”的大方向,貫穿著總書記對攻克核心技術、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謀劃、殷切期許。

再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這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從“三藥三方”,到新冠疫苗,再到國產新冠特效藥,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發展,在取得疫情防控決定性勝利中作用不可替代。

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如何實現更大發展?總書記謀劃得長遠。“要加強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把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命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研發生產更多適合中國人生命基因傳承和身體素質特點的‘中國藥’,特別是要加強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字裡行間,展現高瞻遠矚,體現人民至上。

自主創新不是閉門造車,不是單打獨斗,關鍵要形成合力。

從“打牢地基”,到“建設大廈”,離不開產學研深度融合。這是縱向的協同發力。

就拿此次考察的生物醫藥產業來說,從基礎理論研究,到藥品研發、臨床試驗,再到規模化生產、形成產業集群,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才能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橫向的協同發力同樣至關重要。

“京津冀作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之一,擁有數量眾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創新基礎扎實、實力雄厚,要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在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總書記的一番話切中要害。

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並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協同創新”也是主題之一。“要集聚和利用高端創新資源,積極開展重大科技項目研發合作,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

在“協”上下功夫,在“融”上用筆墨,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中,協同增合力、創新添活力、發展強動力。

這樣一份成績單格外亮眼。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建設,11項技術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京津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計1117家,培育帶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000余家﹔坐落於天津寶坻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正加速成長為“協同高地”……

“全局”與“一域”相結合,“長遠”與“當下”相統一,謀劃的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大棋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一子落而滿盤活。

策劃:杜尚澤

撰文:桂從路

編輯:賈雪

校檢:吳玥

圖片:新華社(攝影:燕雁,視覺:賴向東)

(責編:趙光霞、胡永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