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在對《決定》作說明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說明了“體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三個全面’的邏輯聯系”的指導思想。
2014年11月,在福建考察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列舉了“三個全面”,要求“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
2014年12月,在江蘇考察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又在“三個全面”后增加了一個“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
這是在公開報道中,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把“四個全面”並提。由此,“三個全面”進一步上升成了“四個全面”。
這“四個全面”意味著什麼?怎麼定位?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肯定“四個全面”是“戰略布局”,並且第一次親自用“戰略布局”這個詞來概括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體框架,這說明這“四個全面”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四個全面”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思路和藍圖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治國理政需要有大視野、大思路、大戰略。尤其是在某些重要的歷史節點上,有沒有一個科學的治國理政的大思路至關緊要。思路錯了,就會把國家領錯方向﹔思路有毛病,也會產生很多消極影響﹔而思路正確,就能夠把國家引向興旺發達的未來。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黨和國家偉大的歷史轉折,隨之改革開放的潮流蓬勃興起,使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國社會主義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992年春,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談話,確認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從而為改革開放打開了廣闊的空間。所有這些,都是在關鍵時刻把國家領向了正確方向,才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和進步。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遇到很多新的問題和挑戰。十字路口,各種思潮紛紜復雜,歸結起來,實際上就是一個根本問題:中國往何處去?
從十八大到現在,一共兩年多一點的時間,習近平總書記已經發表了大量重要講話。這些講話,大都具有開局的性質,實際是從不同角度回答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執政、如何治國、如何引領國家走向未來的問題。因此,也可以說,初步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長期思考和謀劃的關於治國理政的大思路、大藍圖。毫無疑問,總書記未來必定會繼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按時間計算至少會有現在的五倍,因此,總書記關於治國理政的思路和藍圖今后還會繼續豐富和發展,並不斷接受實踐和歷史的檢驗。它們怎樣歸納整理,構成什麼樣的完整體系,也還需要繼續研究。但可以肯定,這些講話,具有習近平總書記自己鮮明的風格,體現了他對於治國理政大思路的思考和理念。
就“四個全面”而言,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將它定位為“戰略布局”,因此,毫無疑問,它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大思路和大藍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大思路。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