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人,你相信陌生人嗎?
廣州城的真實信任度到底如何? 羊城晚報志願者懷揣求真善意大膽測試
拾獲錢包 半數不還﹔求借手機 八成不理
你還相信陌生人嗎?羊城晚報近日在廣州街頭做了一次大膽測試:9名羊城晚報志願者以四出“街頭劇”測摸老廣對陌生人的信任度。
測試結果令人失望:80%以上的人對陌生者心存芥蒂,而50%撿獲錢包的市民不會物歸原主﹔同時,志願者嬋姨和紅姨在人來人往的馬路邊頭暈蹲地四次,沒有一人上前扶助……
是誰動了我們的互信?一位匿名路人說,他不是對陌生人心存敵意,只是“不想惹事”。“你們幫我提東西,或我幫你撿錢包后,或多或少會對我產生影響,這些影響或許是好的,或許是壞的。為什麼我要賭這一把”?這是真誠而讓人心寒的心聲。
無怪中國社科院在今年初發布的《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2—2013》顯示,社會總體信任程度僅為59.7分,“已經跌破信任底線”。針對北京、上海、廣州等七座城市的調查顯示,超過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人。
我們希望,《報告》的“信任分”只是一堆無意義的數字。廣州城的真實信任度到底如何?我們和眾街坊一樣,渴望知道答案。因而,我們需要這樣一次街頭行動,需要對《報告》做一次“落地”測試。我們懷揣尋找真相的善意,我們努力尋求解決的良方。
您,願意與我們一道嗎?
北京路上,小伙子們爽快地借出手機,讓志願者耀叔大呼“感動”。 羊城晚報記者 周巍 攝
【街頭劇】
能將手機借我一用嗎?
時間:4月4日下午
地點:北京路步行街、解放路鹽運西社區
志願者:耀叔
模擬情景:向陌生人借手機打電話
期待反應:路人大方借出電話
測試結果:85%以上的路人不願意借出手機
八人有一人願借
4日下午3時許,北京路步行街新華書店前,耀叔向一名路過的中年男子靠近,並用地道粵語向其解釋急借手機的理由。那名中年男子邊走邊聽,腳步不停揮揮手,快步走開了。耀叔又跟一對年輕情侶借手機,結果男的正猶豫時,被女朋友果斷快速拉走了。耀叔屢敗屢戰,再向正在逛街的一家人以及其他幾名路人借手機,無一人願意借出。
等耀叔向第八名路人借手機時,這名20歲左右的小伙子停下來了。此人學生模樣,與他一起的還有三名同齡伙伴。小伙子告訴耀叔,自己是來廣州旅行的外地學生,聽不懂粵語。耀叔立刻用普通話向其解釋了借手機的原因,小伙子毫不猶豫從褲兜裡掏出手機借給耀叔。耀叔用小伙子的手機撥通了記者的手機,記者看到號碼顯示來自陝西渭南。
四人有一人願借
記者隨后與耀叔一起來到解放路附近的鹽運西社區。這個社區有著悠久歷史,因位於清代鹽運司之西而得名。耀叔首先來到社區一家士多店借手機,結果店員明明手裡拿著手機就是不願意借出來,還告訴耀叔再嘗試多等一下前來與他會合的人。耀叔離開后,又嘗試向一位正在社區裡行走的街坊借手機,結果那名街坊反應非常強烈,一邊揮揮手大喊“沒有”,一邊快速走開。
耀叔隨后又跟一位坐在社區裡一家士多店的街坊借手機,結果那名街坊以自己“沒帶手機”為由拒絕了。有點心灰意冷的耀叔抱著最后的希望,來到社區裡另一家士多借手機。當時士多裡有一位20多歲的男青年正在看店,而且正在玩手機。聽到耀叔的請求后,男青年不是把手中的手機借出,而是從抽屜裡拿出另一個非常殘舊的手機遞給耀叔。
后台花絮——
“我不信有人願借手機”
志願者耀叔是一位老廣州。4日下午,記者在北京路步行街新華書店前與耀叔見面時,希望他扮演這樣一個志願者角色:約了朋友,匆忙出門卻忘帶手機﹔等到約定地點,發現朋友遲遲未出現,因此急需向身邊的人借手機。
出乎意料的是,耀叔聽完記者的話后,反應頗強烈。他說自己無法勝任這樣的一個角色,因為他覺得不用試就知道結果。耀叔說,在當今這個到處充滿陷阱的環境中,每個人的防備心理都非常強。巧的是,在跟記者碰面之前,耀叔剛收到兩條短信讓他進行銀行轉賬,明顯是騙子設下的圈套。
耀叔告訴記者,他認為不可能有人願意借出手機的,因為將心比心,他也不願意向陌生人借出手機。但耀叔最后還是配合地走上街頭和社區,嘗試是否有人願意借出手機。雖然在測試的12人當中,隻有2人願意借出,但耀叔已經覺得“很滿足”了。
耀叔感慨地表示,還是學生最善良單純,“小伙子得知我的處境后,二話不說掏出手機借給我打電話,我真的很感動”!
街坊感悟——
“做好事請別忘留一手”
不久前,市民嚴小姐在廣州客村地鐵口,曾遇到陌生女子向其借手機打電話。事后嚴小姐有所感悟:“雖然我非常樂意幫助有需要的人,但我覺得做好事還是要留一手。”
據嚴小姐介紹,當時一個年輕女人提著菜走向她,說自己跟朋友約好在地鐵A出口見面,但等了好久都沒見到朋友,手機又沒電,所以急著借手機聯系朋友。年輕女人說,手機可以讓嚴小姐自己拿著,她撥號碼就行。
看著年輕女人一臉急切又不像壞人,嚴小姐讓她撥了號碼,但手機還是拿在自己的手裡。電話接通后另一頭傳來很粗魯的男聲,說在A出口正趕過來。然而,不一會兒,嚴小姐竟然發現有輛舊車就停在旁邊馬路,年輕女人隨后迅速上車。
“一切似乎都很正常,卻覺得不對勁。”嚴小姐尋思年輕女人說尋人不著,暗示與她見面的人是步行的,但后來她卻上了一輛小車。此外,年輕女人在跟嚴小姐對話中,透露了她對地鐵出口其實是不熟的,但她又說常出入這個出口,顯得自相矛盾。更沒想到小車突然就在嚴小姐面前亮燈,如果當時把手機給了她打電話,她五個箭步就能上車跑了,那時無論如何都追不上了。(羊城晚報記者 鄭少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