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后遺症患者:骨質疏鬆致一扶牆手掌骨折--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非典后遺症患者:骨質疏鬆致一扶牆手掌骨折

2013年04月16日07:09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手機看新聞

  2003年3月,北京遭遇非典,上千人因為感染非典而住進醫院。兩個多月后,疫情被扑滅,一些患者幸運地走出了醫院。然而,幾個月后,他們中的一些人再次在醫院相遇,並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非典后遺症患者,他們的病症被稱為“不死的癌症”。10年后的今天,他們依然沒有走出非典的陰影——看病、上訪、接受媒體採訪、病友們偶爾團聚互相安慰,幾乎成了他們生活的全部。

  非典“后遺症”

  北京非典后遺症患者生存現狀調查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白朝陽|北京報道

  方渤,62歲,北京人,非典后遺症患者,病友們上訪求助的帶頭人。

  2003年非典期間,方渤一家六口住進了醫院。此后,妻子病逝,方渤和女兒女婿們幸存。2003年11月,還未從喪偶之痛中走出來的方渤,被查出患有骨壞死和肺纖維化,並被告知可能和患非典的經歷有關。2005年,方渤的大女婿和大女兒離婚,不久,二女婿和二女兒離婚。

  重重打擊下,方渤患上了重度抑郁症。“逢年過節或妻子的祭日,我的病就犯了,非把自己灌醉不行”,方渤指著自己頭上的傷疤和敷著紗布的眼睛說,上次喝醉酒,竟把自己撞得頭破血流,一個眼角膜都撞碎了。

  和方渤有著同樣遭遇的還有不少人。當年從事非典一線救治工作的望京醫院醫生、陳衛衡教授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據自己了解,北京非典后遺症患者中,非因公感染的有150多人,因公感染的有140多人。北京市衛生局有關工作人員表示,北京非典后遺症患者的具體數據不便透露。

  陳衛衡醫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對非典后遺症的原因還不清楚,隻能說跟那個事件有關,究竟是非典本身還是其他原因,無從說起。”但他表示,當時情況緊急,為了救人,用了大量的激素。“現在非典后遺症患者的症狀和使用過量激素的症狀相同,所以反推過來覺得是和激素使用有關。”而李朝東等非典患者認為,他們的病症就是因為激素使用過量所致。

分享到:
(責編:盛卉、段欣毅)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