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意識 廉政意識強:廉政言論深刻洞悟十八大精神
盤點新任省級政府一把手的“述職演說”,發現法制、清正廉潔是他們最為強調的內容。四川新任省長魏宏在三分鐘的述職講話中表示:“始終把法制放在心中,把廉政放心中。自覺把權力規范在法律和制度的籠子裡,不講特殊,不搞特權,建清廉政府,做清正干部。”浙江新任省長李強履職后首次表態:“率先垂范,清正廉潔,以身作則,干淨辦事。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自覺把權力的運行規范在法律和制度的籠子裡。”
隨著社會進步以及公民權利意識的覺醒,某些地方領導人“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的行事風格,“人治大於法治”陳舊治理模式,已經失效,而且民怨很深。縱觀成功的現代國家治理模式,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后發展國家,無不崇尚法律治國的理念。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
后十八大的中國有一個醒目現象,就是反腐敗越來越“動真格”。十八大上剛剛當選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的省部級官員李春城的落馬,就表明了黨反腐敗的堅定決心,堪稱“習李新政”的第一擊。可以說,無論是高層領導人還是地方主政者,都深知腐敗是黨執政權威的最大侵蝕者,是黨執政地位的最大威脅。所以,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人民關注的重點政治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新任省長、市長、自治區主席的廉政言論,正是深刻洞悟十八大精神的體現。
中國的法治願景、清明政治能否實現,地方政府領導人的作用不言而喻。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