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

施雲娟

2019年10月18日08:16      來源:人民網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首次國內考察的第一站,是河北雄安新區。時隔兩年,再赴雄安,這座未來之城已由頂層設計轉向實質性建設階段。

2019年1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津冀考察,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1月16日上午,習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展示中心,仔細聽取新區總體規劃、政策體系及建設情況介紹。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2017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到雄安新區考察,並在安新縣召開新區規劃建設工作座談會。同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由此,這項被稱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新城計劃正式進入公眾視野。

搜索量暴漲700% 中國最年輕國家級新區“火了”

河北雄安新區是國務院批准設立的19個國家級新區中最“年輕”的,也是最“火”的。

自2017年4月1設立以來,雄安新區就成為關注焦點。百度搜索顯示,與2017年4月份相比,“雄安”搜索指數暴漲了近700%。近一年來,進出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游客、市民已經超過270萬人次。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來自全國各地的21個黨政代表團到雄安新區考察。雄安新區還吸引了多個國家的代表團和外國駐華使節團、跨國公司代表團、歐盟駐華代表團,以及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等來自世界各地的考察團隊進行訪問。中央、國家各部委,以及各大央企、高校也不斷“牽手”雄安,提供各類支持,廣泛開展合作,甚至進駐雄安。

雄安為什麼如此受關注?除了雄安是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個國家戰略的重要落子外,更因為在她身上,可以捕捉到關於未來的信息和發展方向——雄安新區承載著打造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的使命,肩負著謀求區域發展新路子、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增長極的使命,一批可借鑒可復制的經驗將在這裡探索、產生。透過雄安,可窺見未來的影子。

雄安:建設現代新城 培育經濟新引擎

古語雲,“謀時而動,順勢而為”。設立雄安新區,就是謀時順勢的結果。

當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亟須培育現代化經濟體系新引擎,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調研時指出,要譜寫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京津“雙城記”。同年8月,習近平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發展問題時又重點強調,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如何“破題”,習近平熟思審處。

2015年2月10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審議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時,明確提出“多點一城、老城重組”的思路。“一城”,就是要研究思考在北京之外建設新城。同年4月2日和4月30日,習近平先后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他再次強調,要深入研究論証新城問題,可考慮在河北合適的地方進行規劃,建設一座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的現代新城。

這個新城選在哪裡?以何種定位出現?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多次組織國務院有關部門、河北省、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等有關方面召開會議,多輪對比、反復論証選址。

2016年3月2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有關情況的匯報並指出:從國際經驗看,解決“大城市病”問題基本都用“跳出去”建新城的辦法。他強調: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集中承載地,將形成北京新的“兩翼”,也是京津冀區域新的增長極。

一次次重要講話、一場場科學論証、一步步深入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對設立新區的戰略思考不斷深入,構想逐漸變為現實。

2016年5月2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審議《關於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有關情況的匯報》,“雄安新區”首次出現在匯報稿的標題之中。

“雄安”,“雄縣”“安新縣”各取一字,體現了地域特色,既符合中華傳統文化,又契合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內在要求。

為什麼選擇雄安?

規劃建設新區事關發展全局,要經得起歷史檢驗。新區選址綜合考慮區位、交通、土地、水資源和能源保障、環境能力、人口及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等因素。

雄安新區容城縣。 李兆民攝

雄安新區地處京津冀腹地,且交通便利,基本形成與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的半小時通勤圈﹔同時具備空港優勢,距離北京新機場約55公裡,完全可以滿足高端高新產業的發展需要。

雄安還擁有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澱,境內多條河流交匯,土地水利環境地質支撐條件優良,生態良好,發展空間充裕。

此外,雄安新區范圍內人口密度低、建筑少、開發度低,可開發建設的土地較充裕且可塑性強。

區位優勢和自然稟賦,讓雄安具備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解決“大城市病”和區域協調發展的中國方案的條件。

從地圖上可以發現,深圳、浦東和雄安呈梯度而上,分別佔據全國南、中、北三個維度,這將合力推動中國實現全局均衡發展,改變經濟發展“南強北弱”的狀況。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雄安”是對雄安的期冀,也是要求。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所言,雄安新區這片經濟活力帶將尋求催生出京津冀地區甚至更大范圍內的發展活力。

雄安新區新在哪裡?能給百姓帶來什麼?

無改革創新,無雄安價值。如何創新?年初在雄安新區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區首先就要新在規劃、建設的理念上”。

早在2017年於安新縣召開座談會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雄安新區將是我們留給子孫后代的歷史遺產,必須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准、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理念,努力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要堅持用最先進的理念和國際一流水准規劃設計建設,經得起歷史檢驗”。

謀定后動,規劃引領。不同於以往的城市建設,雄安新區堅持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再開始建設。這背后,傾注了1000多名國內外專家、200多個國內外團隊共計3000余人的心血。目前,“1+4+26”規劃體系和“1+N”政策體系已基本建立,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四梁八柱已基本完成。

從規劃開始,雄安新區就充分借鑒國內外經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構建蓬勃內生、發揚傳統、自信開放的現代化城市,形成“雄安標准”,實現“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世界”。

如何實現?參與《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編制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朱子瑜透露,雄安新區以組團式布局解決城市“攤大餅”問題,探索城市建設新模式。組團內功能混合、職住均衡,通過互聯互通、高度一體化的城市軌道交通體系支撐組團式空間布局。

城市的核心是人。雄安新區的建設,緊緊圍繞“人”謀篇布局。《河北雄安新區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負責人、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朱榮遠介紹說,雄安將構建以人為本的現代活力社區,營造新的城市生活方式,形成全齡友好的社區環境。在這裡,每個群體都能找到歸屬感。

為了這份歸屬感,在城市起步階段,雄安就做了系列探索,開創城市發展的全新模式:先植綠,后建城。雄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環境保護和治理作為優先工程大力推進,植樹造林項目和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在大規模城市建設開始之前率先啟動﹔嚴禁大規模開發房地產,探索全新的房地產改革道路,控制房價,保障民眾住房需求﹔探索實行積分落戶制度,健全激勵保障機制,創新考評機制,建立容錯機制,推行有利於吸引人才和激發創新活力的人事、薪酬、戶籍、養老等政策﹔構建綠色交通體系,率先試點區域禁燃油車,推行綠色出行理念﹔創新採用“先地下,再地上”的建設方式,注重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增強城市內在吸引力﹔高度重視公共建筑的功能和質量,借鑒吸收最先進的設計理念,提高建筑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雄安將改革創新和高質量高標准融入到新區建設的每一個細節,在規劃、建設理念上體現出前瞻性、引領性,不斷探索解決高污染、高能耗、高房價、交通擁堵等“大城市病”的“中國方案”,努力創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標杆。

恰如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李曉江所說,雄安要“著力解決好城市人口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的應有之義”。

不斷的探索創新離不開制度保障。雄安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行大部門制和負面清單管理,探索投融資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城市管理規則和體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棋局中,雄安先行先試,力圖在“深水區”中趟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路子,“以新破局”,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格局”,為中國實現區域協同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更為建設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未來之城探索經驗。

航拍綠意盎然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 李兆民攝

“水城共融猶如江南水鄉,大量管廊地下藏,地底通道汽車穿梭忙,行人休閑走在馬路上,街道兩邊傳統特色建筑分外亮堂,河水穿城流淌,森林公園空氣清新舒暢,被綠樹隔離帶包圍的白洋澱碧波蕩漾……”徐匡迪院士這樣描述這座未來之城的模樣,嶄新的生產、生活、生態發展空間讓人向往。正如朱榮遠所說,“我們在雄安打造的,不是生態景觀,而是生境。”

這樣的生境,正在一步步由藍圖變為現實:新區空氣質量、水質持續改善,雄安55所學校、48家縣鄉醫療機構與京津機構建立對口幫扶關系,95%的事項實現“雄安事、雄安辦”,新區骨干交通網絡、基礎設施及一批重點建設項目不斷開工建設,僅今年就要推進69個重點項目和20個配套服務及企業類一般性項目。同時,雄安在集聚創新要素資源、高起點布局高端高新產業方面,已邁出堅定步伐,目前登記進駐雄安新區的企業達3069家,首批進駐市民服務中心的26家高新技術企業,90%來自北京。

隨著9月底京雄城際和京雄高速北京段通車,京津冀交通網絡聯通將加速,京津冀“1小時生活圈”正在成型。

雄安新區白洋澱。 蘇丹丹攝

“空氣好了,環境越來越好,呼吸都順暢了。”

“以后在家門口就能看北京的專家,再也不用帶著老人折騰來折騰去了。”

“沒想到孩子有一天能上北京名校老師的課!他們帶來了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孩子變化很大,變得愛學習了。”

“課堂變得更有趣了,課外活動也更豐富多彩,眼界開闊了,發展更全面了。”

“做夢都沒想到這輩子還能領上養老金。要不是新區,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住上樓房。”

無人駕駛、無人超市、“被動式建筑”、智慧課堂、AI教育實驗室、遠程醫療、“一站式”政務等先進技術正一步步走進人們生活。

……

千年大計,必作於細。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細微變化,猶如星星之火,正慢慢在雄安蔓延,並不斷向周邊、向京津冀乃至全國蔓延,在不遠的將來,它們必將形成燎原之勢。

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傅首清與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吳付來,中央民族大學校長黃泰岩為對接學校揭牌。 汪軍攝

雄安新區大規模建設已經展開。 馬亞南攝

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將是這“星星之火”的“東風”。借著“東風”,一座綠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業的高質量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正在走來。這裡,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成為我國現代經濟體系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而千年大計,表達了中央推行此戰略的決心和定力。雄安新區的建設,肩負著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重任,同時也吹響了新征程、再出發的響亮號角。循著號角聲,一座座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將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不遠的將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實現。

(責編:白宇、岳弘彬)

從1949年到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了70年的風風雨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一切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社會理想。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來自哪裡?世界充滿好奇,時代不斷追問。

人民網重磅推出“70年70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尋找歷史性成就蘊含的“中國基因”,破解歷史性變革背后的“中國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