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尋找最美地質調查隊員>>省(區、市)候選人>>北京
人民網>>時政>>正文

李保忠: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2】

2015年01月26日15:43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手機看新聞

25年的野外生活,他共在4個地質隊工作過,其中有上千職工的大型勘探隊,有20-30人的地質普查隊,也有300-500人的綜合找礦專業隊。就工作而言,他更多的是從事政工工作,搞過共青團、工會、當過政治處干事、黨辦副主任和政治處副主任。自他從事政工工作以來,通過工作實踐,逐漸認識到,就一個地質隊來說,地質技術人員是地質隊的主體,各類工人和管理人員,是作輔助和后勤保証工作的,政工口的人是做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而地質隊的政治工作的落腳點,最終要體現在每個職工都能安心於艱苦的地質事業上。他在河北省物探大隊做過16-7年的工會工作。從做工會工作那天起,就把“關心職工生活,使職工安心野外地質工作”作為重點。本著這一指導思想,在領導的支持下,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礎上,也做了一些在職工中有一定影響的工作。

一、使物探隊全隊職工享受“勞保”待遇

在50-60年代,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企業”和“事業”單位的職工福利待遇是不同的。 “企業”單位的職工,其直系親屬看病可以報銷50%的藥費,“事業”單位的職工則沒有這個待遇。長期以來,地質隊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爭論不休。有一種的觀點認為“企業”和“事業”單位的不同點在於有沒有最終生產產品,地質隊沒有最終產品,所以是“事業”單位。他對這一觀點持反對態度,認為地質隊有產品,他們的產品是他們爬山涉水風餐露宿,比一般勞動者付出更大勞動代價找出的礦藏就是產品。本著這一認識,他走訪了天津市河東區工會、(當時隊住在該區)天津市總工會和全國總工會,得到上級工會的認同。最后經天津市河東區工會同意,可以按“企業”職工一樣享受“勞保”待遇。由於這項待遇的實施,全隊職工的子女和沒有工資收入的愛人、父母隻要在農村人民公社以上的醫院看病都可以憑收據報銷50%的醫藥費,直系親屬死亡,可以領取本隊職工平均工資50%的喪葬補助費,愛人生小孩可以領取生育補助費。由於執行這項福利待遇,大大減輕了地質職工的經濟負擔,也促進了職工安心於野外地質工作。廣大職工說他為職工辦了一件大好事。

二、主動為有困難的職工聯系解決農村家屬農轉非

有一個老職工全家7口人,其愛人和子女原為隨隊的城市戶口,后來家屬下放農村全部轉為農業戶口。這個職工月收入隻有80-90元,全家在一起生活就已經很困難,分居兩地到了農村既沒有土地,孩子小又沒有勞動力,生活更加困難。看到這個困難,他主動向領導提出,以組織名義向當地政府實事求是的反映,請求將這個職工的家屬農村戶口轉為城市戶口。這樣的工作在60年代初期有一定的難度。當他到落戶的唐山地區豐南縣政府聯系時,接待他的人對說,將農業戶口轉為城市居民戶口,沒有這樣的政策,這是不可能的事。任憑他怎麼說,接待她的人也聽不下去。但他沒有氣餒,又跑到中共唐山地委,接待他的是一位上年紀的同志。他將來的目的詳細向這位老同志說了以后,這位老同志說,你這問題地委不能解決,需要到戶口所在地去解決。他將去豐南縣的情況敘述了一遍。這位老同志說那你還是去哪裡解決,你就說是地委叫你去的。他說,請地委給寫封信才好。這位老同志說,不用寫,你去吧。他又說,那去了也是白去。這位老同志有些不耐煩的說,你這個同志,叫你去你就去,明天早8點你到縣委辦公室。第二天他硬著頭皮按時到了縣委辦公室,剛一近屋,一個同志就迎過來說,你是李同志吧,昨天地委秘書長打來電話,你的問題可以解決,請你通知他家退回已經領取的口糧或糧票,就可以辦理。一件復雜的事就這樣簡單的解決了。這件事的解決,在全隊職工中,產生極其強烈的反響。廣大職工說他又為職工辦了一件大好事。

三、解決了殘疾子女就業問題

隊上有一個老炊事員,他和老伴身體都不是很好,有兩個女兒,其中小女兒是痲癖症,不能走路。1975年地質隊招工,職工子女優先。由於小女兒的病症,這位老炊事員想也不敢想隊上能招收這個殘疾女兒。但是,他想到,如果這孩子的父母不再了,姐姐也出嫁了,誰來管她呢。這次招工是個機會,她雙退不能行走,隊上有坐著的工作。他把想法向領導作了匯報。領導說,局裡能同意嗎?他說他去爭取。他先找到這位炊事員,要他寫一個申請,隨后他去省地質局找到主管招工的局領導,向他說明情況。局長問他隊上怎樣安排,他說,繪圖員、打字員、碎樣工都是坐著的,那需要就安排在那。最后安排她做了繪圖員。不僅解決了這位老炊事員的后顧之憂,也解決了這個殘疾兒的生活出路。這位老炊事員說,我沒有想到的事,他替我想到了。

1980年經全國總工會報中央組織部批准,調他到中國地質工會工作。在這個地質職工工會最高權利機關,他工作了15年。在這裡工作期間,他結合在野外地質基層工會工作的實踐,認為工會不同的級位,應有不同的工作重點,就產業工會而言,應根據本產業的特點確定工作重點。地質工作的特點是:艱苦、流動、分散,遠離城市、遠離親人。但是,這是祖國經濟建設不可缺少的事業,既如此,國家就需要組織、動員和吸引青年人投身這項事業。當他們每天爬山涉水,風餐露宿,生活在渺無人煙,崇山峻嶺之中,他們想的是什麼,需要的什麼,國家要想到,作為黨的工會組織,特別是工會干部更要想到。他鞭策自己:如今來到地質工會的最高領導機關,不能忘記野外職工的所想和所需。為此,他自定了“20字工作方針”即:深入野外基層,接近職工群眾,了解生活疾苦,依據國家政策,解決實際困難”。根據這個方針,在全總15年的工作期間,他深入到全國80-90 年代共有495個地質隊中的426個,通過調查,解決了很多職工生活中切身利益問題。其中涉及到全國地質系統的,具有一定影響的有3項:

1、1981年2月他剛到地質工會工作不久,即參加了全總召開的“全國工會財務工作會議”,在會上他就全總對個別產業工會實行自管經費問題發了言,在肯定實施這項規定的基礎上,就地質工作艱苦、流動、分散的特點和工會經費不足以及遠離城市,不能享受工會興辦的職工業余文化生活和福利實施,提出地質工會應自管經費,不向各省、市(區)總工會上交的建議。會議沒有就這個問題進行討論,不了了知。第二年他再次參加類似的會議。由於會前他做了充分的准備。在發言時,列舉了甘肅物探隊流動、分散的具體請況。該隊大隊駐在遠離張掖縣的農村,全隊有10個分隊,離大隊最近的400公裡,最遠的在1000公裡。職工每天都要工作在渺無人煙的深山或浩瀚的沙漠。談到動情處,不由自主的他流下熱淚,而且,越談淚水越多。在討論時,與會人員對他的發言深表同情,最后全總下文地質工會自管經費,不再向省總工會上交20%的經費。僅此一項每年各省地質工會自留經費達3-400萬元。因此,有的工會干部風趣的說,自留工會經費是李保忠哭出來的。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劉昶榮(實習)、曾偉)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