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答中外記者問
人民網北京3月17日電 3月1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外記者並答記者問,境外媒體對此持續高度關注,認為記者會向世界傳遞了中國經濟穩增長的“強”信心、推進改革的“強”決心。李克強總理關於“運用政策的回旋余地還比較大”的論述被英國《金融時報》、彭博社、印度《經濟時報》等多家外媒做成醒目標題。《歐洲時報》以“引領新常態 激發新活力”為題稱,一向被視為政府施政風向標的總理記者會,再度吸引全球目光。李克強對“新常態”的解讀務實自信,不回避問題,有應對之策,給對中國經濟走向持懷疑態度的西方輿論吃了一顆“定心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認為,李克強總理對中國經濟的評價“客觀冷靜”,掃除了外界對中國經濟的疑慮。16日,隨著中國國內股市上揚,外媒紛紛稱這是“強”信心產生的“強”刺激作用。彭博社等外媒稱,兩會結束后第一個交易日,中國股市較大幅度上漲,是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釋放積極信號的結果。
一些外媒認為李克強總理在此次記者會上展現出“強”魅力。香港《商報》等媒體稱,李克強總理作為現代的、年輕一代的中央領導,其顯示更多的是一種開拓者的積極樂觀。台灣《旺報》等媒體稱,李克強總理有三大絕招“接地氣”。第一招就是說百姓聽得懂的話﹔第二招是從百姓視角去關注民生,比如他談到GDP增速的切入點是就業﹔第三個制勝絕招就是愛“說故事”。香港文匯網等媒體稱,縱觀整場記者會,李克強總理除了答問方式上講究辯証技巧,答問內容上也講究辯証的思維,顯示出扎實的理論素養。
總體看,外媒對此次記者會的關注重點集中在中國經濟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治理污染、外交政策、對港台政策等六個方面。
穩增長:工具多、信心足
多數外媒引述李克強總理的觀點認為,中國經濟穩增長的工具豐富,完成增長目標雖有壓力、但無懸念。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中國室室長伊藤信悟稱,雖然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中國政府決心進一步推動電力、交通等國有大企業改革,還將繼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開發建設。這些改革措施加上民間資本,將有望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預計今年中國經濟至少可以增長7.1%。《香港商報》等媒體稱,昨日的記者會核心釋放的是信心,意味著中國著力進行產業升級,將開啟新一輪增長周期。從總體看,中國不會任由經濟增速任性地回落,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會逐漸夯實發展的基礎,讓中國經濟保持在7%-8%的合理區間。
外媒認為李克強總理通過此次記者會向世界傳遞了對中國經濟的“強”信心,並對此表示歡迎。牛津經濟學家Adam Slater稱,中國當局想給外界一種他們對經濟具備強大控制力的印象,他們不想嚇著民眾。英國《金融時報》等媒體稱,李克強昨日稱,中國准備好採取措施刺激經濟,提振市場信心。由於中國出現增長放緩日趨嚴重的跡象,這位中國總理的承諾將受到歡迎,被認為表明了政府支持增長的意願。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