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又進入“兩會時間”
“我想很多歐洲人或許還沒有了解到中國領導人提出的新觀點,但歐洲應當關注”,27日,(上接第一版)倫敦大學東亞問題研究學者塔夫茨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說,人們應關注“四個全面”是因為它是中國進入發展新階段的關鍵詞,反映出中國在發展,在應對新挑戰,而中國做得怎樣終將影響世界。
外界關注“四個全面”,不僅因為官媒選在人們結束春節假期第一天起對它進行大力宣傳,更因為再過幾天北京又將進入“兩會時間”。據今年兩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報名採訪今年人大與政協會議的境內外記者都超過3000人,其中一部分記者一証兩用,實際採訪兩會的記者超過5000人。
“中國經濟究竟會進入怎樣的新常態?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會定在7%嗎?”27日,一名駐京日本媒體記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是今年兩會他最關注的地方。一名美國駐華記者則表示,中國一系列法律問題是他對今年人大會議最關注的點,比如反恐法將面臨怎樣的命運,中國會立法加強對非政府組織以及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管理嗎?
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27日對《環球時報》說,今年兩會是個關鍵節點,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十三五的謀劃開啟之年,今年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在此背景下,今年兩會有諸多看點,一是反腐怎麼深化,怎麼反,反到什麼程度。二是經濟增收,2015年經濟增長率目標是多少,國內外對此都非常關注。三是今年的改革事項設計,重點還是在“四個全面”所框定的框架內,比如關於民生、關於依法治國、關於從嚴治黨等。第四還是民生,中國處在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期,老百姓生活的改善是公眾和社會比較關注的,兩會肯定會著力回應老百姓關注的事項、願望和需求。
那麼,2015年兩會工作重點和熱點有哪些?將如何回應社會關切的民生、社會發展與司法公正等焦點議題?
先從兩會前最后一次人大常委會看起。25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在張德江委員長主持下開幕,這次會議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為召開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做准備。會議集中關注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草案,還對《反恐怖主義法》草案二次審議稿進行了分組審議,后者增加規定,人民法院在審判刑事案件的過程中,可以依法直接認定恐怖活動組織和人員。《環球時報》記者27日從2015年人大三次會議相關籌備部門獲悉,“一府兩院”報告審議之后,兩會代表委員將用三四天時間專門討論審議《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這是今年兩會最重要議程之一。
《聯合早報》27日說,據了解,由於要審議《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以及增加人大代表審查預算的時間,全國人大會議將比去年延長兩天。隨著兩會臨近,中國主流官媒紛紛預測兩會熱點話題,其中包括中國經濟運行如何保持在合理區間?深化改革如何落地生根?強力反腐如何鞏固戰果持續推進?“立法法”修改,“紅頭文件”能不再“任性”嗎?保護生態環境,如何破解“十面霾伏”等。文章還說,中國官媒預測下周開幕的兩會將按下改革“快進鍵”。
“讓人民對改革有更多獲得感”
27日上午,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要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裡”和“最后一公裡”的關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關於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方案》、《上海市開展進一步規范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管理工作的意見》。路透社稱,在中國整體加強法治的背景下,干預司法公正的官員將被列入黑名單並被追責。會議指出,出台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追責規定,就是要為領導干部干預司法劃出“紅線”,建立防止司法干預的“防火牆”和“隔離帶”,為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提供制度保障。
韓國《亞細亞經濟》27日稱,隨著兩會即將召開,不僅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依法治國理念將獲得法律和制度基礎,同時各種深化改革的措施也將進一步推出。此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追求經濟發展質量的“新常態”有可能成為強調的焦點。文章說,去年政府報告中提出的經濟增長目標為7.5%,而今年有可能降為7%。在經濟政策方面,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等大型經濟開發計劃將成為核心。(環球時報駐美、英、德、韓特派特約記者 張朋輝 紀雙城 青木 張濤 環球時報記者 劉暢 林鵬飛 陳一 柳玉鵬)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