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4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到尤溪縣湯川鄉調研。
(《福建日報》發)
“人,特別是領導干部不要把自己、把眼前看得太重,看得太大。也不能因為難以在歷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筆就什麼都不做,不能因為自己輕如鴻毛而妄自菲薄。”
近日,不少媒體重新刊登了《人民日報》主辦的《時代潮》雜志2000年第八期的一篇文章《勤奮 真誠 坦然 盡責——與習近平聊做官與做人》。這篇文章記錄了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的這段談話。
距這篇文章發表已過去了15年,距習近平初入政壇已過去了30多年。在其漫長的從政生涯中,習近平對做官做人的看法和做法是如何發展變化的,人民網記者為您盤點習近平歷年來在做官做人方面的言談實踐,希望給廣大讀者特別是領導干部以啟示。
新官上任:
先弄清“當官發財兩條道”
“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清清爽爽、義無反顧地去當官,不要把當官作為一個滿足無窮貪欲,獲得無限私利的一個捷徑,那樣遲早要完蛋。”習近平在今年1月12日與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的告誡之語似乎還在耳邊回響。
事實上,早在從政之前,習近平就曾冷靜地考慮過這個問題。2000年出版的第7期《中華兒女》雜志中曾刊登了一篇對習近平的專訪文章,從這次採訪中就可以看出他對自己從政之路的清醒認識。
“在第一步跨入政界之前,首先要在思想上弄清楚兩個問題,這就是你要走的是什麼路?你所追求、需求的是什麼?”習近平用“熊掌和魚不可兼得”來形容“當官發財兩條道”。他表示,從政是一種事業的追求。若你既要從政,又想發財,那就隻能去當讓人指脊梁骨的臟官、貪官。
在接受《時代潮》採訪時,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依然堅持這樣的想法。他說:“有人問我當縣委書記與當省長的感覺有什麼不同,我覺得在個人意識上沒什麼變化,最多的感覺是責任沉重了。現在,我決不會因為得意而沾沾自喜,失意而悶悶不樂﹔不會把升遷看成是絕對的成敗。”
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后,習近平在反腐過程中也多次提到這點。對於一些官員“為官不易”的論調,習近平曾在去年10月8日舉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提出了批評。他強調,黨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當在其位謀其政,既廉又勤,既干淨又干事。如果組織上管得嚴一點、群眾監督多一點就感到受不了,就要“為官不易”,那是境界不高、不負責任的表現。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