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正文

社科院專家稱中國全面放開二孩時機已經成熟【2】

韓曉蓉

2015年02月03日08:15  來源:CCTV-新聞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社科院專家稱中國全面放開二孩時機已經成熟

  解說:

  相關專家表示,在上海,生育二胎意願低並不是近一兩年才出現的現象。

  電話採訪 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 彭希哲:

  我們在過去的十年中間,上海的平均的生育水平大概也就是0.9的戶籍人口,上海的實際生育水平長期是一直非常低。

  解說:

  如果生育二孩的意願持續偏低,帶給這座城市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

  彭希哲:

  如果隻計算上海的戶籍人口的話,它的27%的人口就是老年人口,是中國最老的城市,如果說常住人口來說,因為大量的年輕人口,將近900萬的年輕人口在上海,所以才使得上海的經濟發展和養老的問題,沒有變成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但是如果說這些外來的年輕人口,它安居在其他的城市,或者回到他們的家鄉,這個對上海的未來社會經濟發展將會帶來一個巨大的挑戰,而且這個挑戰上海靠自己的能力是很難來應對的。

  解說:

  針對這樣的局面,上海市婦聯也在這次兩會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希望在呼吁符合條件的家庭生育的同時,解決更多配套服務。

  電話採訪 上海市婦聯主席 徐楓:

  一個還是要健全0到3歲托兒服務體系。第二點建議是要有效降低企業負擔,要鼓勵用人單位雇佣女性。第三個我們也建議建進一步完善生育的福利制度。第四,建議要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形成支持年輕女性階段性完成生育和撫養孩子任務以后,重返職場這種良好的社會氛圍。

  主持人:

  當單獨二孩的政策一出來的時候,大家都感覺是看上去很美。但是為什麼在現實操作當中的時候突然遇冷,我們來看一組數字啊,這種冷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在上海符合單獨二孩申請條件的家庭僅有1.7萬提出再生育的申請,其實符合標准的有37萬。最后批准了16639例,但是請注意,並不是說人家立即就會生二孩,批准了,最后能夠這16639例當中生多少還很難預料,但是一定會是打折扣的。

  我們再來看北京,北京衛計委曾經預測每年北京的孕產婦平均要增加5萬左右,但是據統計,2014年2月至12月,北京單獨夫婦再生育審批了隻有28778例,而且還跟剛才一樣,這28778例裡頭,究竟最后你是批了,但是他生不生、打多大的折扣,現在誰也不好說。

  那從全國的層面上來看,近一百萬對單獨夫婦必須再生育申請,92萬對獲得批復。但是專家分析,可能最后真生的也就60、70萬。那麼為什麼是這樣呢?其實這是一個現在很現實的這種考慮,它並不是一個浪漫,不像你寫一首詩,很浪漫地寫完之后發表或者不發表,等等可能都不費太多的這種成本。但是生一個孩子,要面臨的壓力,每一個家庭,每一對年輕的夫婦,都要思考太多現實中的挑戰了。

  解說:

  “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已滿一年,面對申請二胎人數預期與現實的差距,人們不禁要問,單獨二孩,你為什麼不生?

  沐陽市 市民:

  因為我們工資不是太多,如果生二胎的話,家庭方面的應該壓力有一點過大。

  市民:

  讀書啊、住房啊,在上海這裡現在小孩上個幼兒園,上個醫院,孕婦生個小孩也很累的。

  解說:

  生活壓力大,生活成本高,入園難、上學難,實中的種種困難,讓很多父母,尤其是80后父母,想要“二孩”不容易,而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中,這些問題尤為突出。有調查顯示,育兒成本過高已經成為一線城市,單獨家庭生育二胎意願的最大顧慮。

  市民:

  現在北京住的、吃的都不便宜,我倆都是北漂。

  市民:

  我一個人的工資年收入大概20萬左右,可能每年的家庭開銷大概是11萬至13萬這個樣子,每月月收入的30%要花在小孩身上。

  解說:

  有調查顯示,目前育兒費用已經成為家庭第二大支出,佔家庭全部支出的24%,僅次於家庭日常生活支出。而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家庭,在育兒方面的投入明顯高於全國其他城市,其中上海家庭育兒投入高居首位,約3%的上海家庭每月在育兒上的投入超過5000元,每年就高達6萬元。

  家長:

  差不多一個月吃奶粉亂七八糟的東西,加起來差不多要2000塊,然后我還沒有算請阿姨、保姆的那個錢,所以整個的育兒成本,我感覺差不多,我還完房貸,剩下的錢全是給他了。

  解說:

  教育投入是學齡前兒童的主要投入,80%的公立幼兒園平均每月費用在2000元以下,私立幼兒園則明顯偏高,24%的私立幼兒園費用每月需2000-3000元,有的甚至超過5000元。除此之外,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還為孩子選擇了各種各樣的課外培訓班。

  家長:

  其他小孩都學這樣那樣的,不可能我讓我的小孩什麼都不學,我們有一句話讓小孩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現在不選擇生二胎,壓力太大了

  解說:

  除了生活、教育方面的經濟壓力外,近年來人們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急劇改變,也是二胎減少的因素之一。根據2010年的統計,北京育齡男女中約有10%選擇不要孩子,而廣州、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中已經有60萬個“丁克”家庭。而這些城市人群正是“單獨二孩”的主要適用對象。

  主持人:

  我看看大家的這些擔憂都集中在哪些層面呢?透過《中國青年報》的這個調查呢,我們能夠感受到其中的一些端倪。你看啊,生二孩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排絕對第一位,遙遙領先的是84.9%的經濟成本太高了,誰都要算這筆賬是吧。接下來的時候,接近有30%女性身體會吃不消,還有這個二孩性別帶來家庭的問題37%,第一個孩子會不同意,也就是老大是否同意,家庭結構改變影響孩子也是擔心,16.%,老人的壓力加大,因為畢竟很多的家庭要請保姆,經濟就更大了,老人來帶,但是老人帶一個可能行,帶第二個的時候是不是年歲就已經大了等等,都要考慮。另外還有對事業造成影響,尤其是對做母親的,31、32歲的時候,比如說生二孩,可能正是事業的上升期,生了就麻煩。

  然后還有這個產假等生育福利縮水,等等等等現實中的這個擔心的確會非常多,接下來我們要請教一位專家,是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的所長張車偉,張所長您好。

  中國社會科學院 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 張車偉所長:

  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

  透過上海兩會中間很多這個委員代表們的一些聲音,是否正在發生一個重要的轉變,過去我們可能習慣性的對這個二孩採用一種限制,恐怕是已經到了要鼓勵的地步了是嗎?

  張車偉:

  我是這樣認為的,我覺得我們國家這個生育的意願甚至我們的生育的文化、生育的傳統應該說到今天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后我們過去都習慣於我們多子多福、多生育,在中國好像似乎是一個大家都覺得不可改變的一個事情,但是我覺得到今天,確實改變了,而且我覺得已經到了一個,我們已經面臨著一個低生育水平的一個時代。而且從中國現在的生育的實際狀況來看,那麼從全世界來看,應該說中國都屬於偏低的,所以這樣的一個基本的事實和國情,我們現在應該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

  主持人:

  張所長,透過您的這一番話,是否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解讀,去年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叫新常態,但是過去我們的定式就會以為是,哎呦,這要是放開二孩的這種政策,這還不一下子人口就暴增啊,但是可能我們忽略了現實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壓力等等很多因素,可能新常態是你及時給了他政策,可能也有大比例的不生,是嗎?

  張車偉:

  我就是這樣認為的,我覺得對於這個生育,確實我們要有一種新常態的一個思維去認識它,對這個新常態我們覺得很多人可能還是不適應它,就像剛才你講的,就是我們中國人已經習慣於說哎呀這個放開生育還得了啊?那個每個人都要那,肯定要生爆,中國這麼大的一個地方,那人口已經這麼人滿為患了,再生肯定是裝不下,我覺得這種思維應該說還是普遍的存在,對於新常態的認識,對於我們在生育方面所發生的一些根本性的變化,我覺得這樣的一些認識,可能更多的在專家圈裡邊、在學者圈裡面有一些共識。

  主持人:

  我明白您的意思,在決策圈裡邊恐怕還是在常態當中,沒進入到新常態。

  張車偉:

  對,我覺得還是需要一個過程,讓大家去了解、認識這樣的一個國情和現實。

  主持人:

  嗯,張所長,接下來也有一個現實的問題,比如說我們要是採用一種鼓勵的話,恐怕也不只是喊口號,或者說是意願的這種鼓動,可能也有很多政策的傾斜,我們這來看一個相關的這種調查,《中國青年報》的調查說對於生二孩應該有哪些配套政策?排第一位的是加大教育資源的投入程度,讓他這個培養孩子的這個成本降低60%接近啊,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還有建議延長二孩的產假,就是你比如說三到六個月的這種增長,還有給予男方一定的陪產假期,保障生二孩的女性不受歧視,回來工作沒了這很麻煩。您怎麼看待媒體所做的這個希望政策的這種改變的這個一些數據?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楊芳、盛卉)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