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姑娘贊中國軍人帥極了
特派記者親歷紅場閱兵,發現中國元素,揭秘場內場外故事
俄羅斯民眾在紅場閱兵現場拍照留影。
昨日,伴隨著莫斯科紅場上空環繞的樂曲,中國三軍儀仗隊威武亮相接受檢閱。中國軍人平均身高在1.88米以上,個個帥氣逼人、雄姿英發。他們身穿最新的14式禮賓服,手持95式突擊步槍,伴著前蘇聯經典歌曲《喀秋莎》的旋律走過莫斯科紅場,引來紅場周邊觀看閱兵群眾的歡呼。
“鵝步”、“正步”紅場PK
“以往都認為亞洲人身材沒有歐洲人好,現在完全顛覆了。”在現場的一位俄羅斯姑娘說,中國軍人帥極了,她的不少女性朋友都在網上表達了對中國軍人的愛慕之情。
俄羅斯媒體則評價說:中國人已經超越了所有的儀仗隊,他們出色的一致性,分毫不差步調一致。
在現場的一位俄國軍人則從專業角度點評了中俄兩國軍人正步的不同。
他說,俄羅斯正步,是對前沙俄軍隊傳統正步稍作修改后形成的。俄國軍人正步走時,上體軀干保持正直,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向后擺臂時,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35厘米,腳向前方踢出時,腿要繃直,腳尖上蹺,腿與地面平行,兩腿夾角90~100度,通過檢閱台向右看時,頭要上揚30度,以體現自豪感。
為此在軍界,也有人講這種正步的走法為“鵝步”。
中國正步則汲取了德式、蘇聯正步的經驗並加以改動,使它更適合於中國人體型,同時更顯威嚴。
196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中首次出現閱兵條款,對正步行進步法的整齊劃一有著苛刻的要求———左腳向正前方踢出約75厘米(腿要繃直,腳尖下壓,腳掌與地面平行,離地面約25厘米),適當用力使全腳掌著地,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向后擺臂時(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鐘110~116步。
俄羅斯軍人踏步時要將下巴揚起受閱,彰顯自豪感。而中國軍人受特有的東方內斂文化影響則不要求揚起下巴,以避免被人解讀成有傲慢傾向。
騎兵受閱致敬歷史
紅場閱兵,在裝甲部隊之前,一組騎兵受閱部隊引人注目。
記者了解到,這支部隊隸屬俄聯邦保安局莫斯科克裡姆林宮警備署總統衛隊榮譽騎兵團,這支部隊作為蘇聯紅軍光榮的騎兵代表,接受檢閱。
在蘇德戰爭中,蘇軍騎兵也曾發揮巨大作用,因為當地嚴冬氣候,德軍裝甲部隊常常陷入泥濘當中,別洛夫將軍將騎兵和空降兵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進行追擊戰斗,創造了騎兵打坦克的奇跡,造就騎兵在現代戰爭中的經典案例。
后來,騎兵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但這並未降低騎兵在俄羅斯民眾心目中的地位。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