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正文

習近平前年在哈首提“絲路概念” 藍圖逐步落實【2】

岳菲菲

2015年05月08日08:15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習近平前年在哈首提“絲路概念” 藍圖逐步落實

  盤點

  習近平在俄刊發署名文章中提到的那些人

  昨天,在出席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並訪問俄羅斯前夕,習近平在俄羅斯《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題為《銘記歷史,開創未來》。文章提及許多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俄兩國兒女的名字,並表示,舉辦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周年慶祝和紀念活動的目的,是要警示世人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

  潘菲洛夫師二十八壯士

  在寫到俄羅斯人民和其他兄弟民族為贏得衛國戰爭勝利而付出的代價時,文章舉出潘菲洛夫師二十八壯士、馬特洛索夫和卓婭三個例子。

  據了解,1941年11月,在莫斯科郊外的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域,潘菲洛夫師英勇抗擊數倍扑向莫斯科的德軍。由於離莫斯科市中心隻有40公裡,不能再讓德軍往前走一步。上級命令該師堅守陣地,直到援兵到來。316師在這裡抵抗了4個小時,沒讓德軍前進一步。11月16日,在杜博謝科沃車站附近,該師有28名勇士阻擊德軍坦克。反坦克炮彈用完,就用汽油燃燒瓶砸向德軍坦克,或者用集束手榴彈炸坦克。當時的戰斗場面非常慘烈。最后這28名戰士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

  次日,蘇聯國防委員會決定授予316師近衛軍稱號。11月18日,當第16集團軍軍長立即打電話,打算把授予316師近衛軍稱號的消息告訴316師師長潘菲洛夫時,卻在電話裡得到了潘菲洛夫英勇犧牲的噩耗。后來根據國防委員會決定,該師被授予“近衛紅旗潘菲洛夫師”稱號,28位蘇軍勇士都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犧牲的蘇軍戰士馬特洛索夫

  在衛國戰爭中犧牲的馬特洛索夫是蘇軍一名普通士兵。1943年,馬特洛索夫在戰斗中用身體堵住敵人碉堡的槍眼,為戰友打開前進道路,英勇犧牲。馬特洛索夫連隊的光榮室裡,陳列著沾滿血跡的馬特洛索夫共青團員証。他后來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在黃繼光犧牲后,新華社曾經稱贊他為“馬特洛索夫式的戰斗英雄”。

  影響幾代中國人的卓婭

  而卓婭則是影響幾代中國人的著名課文《卓婭和舒拉的故事》中的主角,據人民網報道,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后,中學生卓婭主動申請加入游擊隊。在准備燒毀馬廄時,被德軍抓住。德軍用盡酷刑,卓婭也沒有泄露關於游擊隊的任何秘密,年僅18歲的她被處以絞刑。

  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

  習近平在文章中寫道,“在衛國戰爭最艱苦的時刻,中華民族許多熱血兒女毅然投身到抗擊法西斯德軍的英勇行列中”。除為公眾所熟知的毛岸英之外,習近平還提到中國飛行員唐鐸和中國女記者胡濟邦。

  毛岸英是毛澤東的長子,幼年歷盡艱辛和磨難。1936年由中共地下組織安排去蘇聯學習。衛國戰爭爆發后,毛岸英數次給斯大林寫信,堅決要求上戰場,參加反法西斯的戰斗。他的要求終於獲得批准,他先后進入蘇雅士官學校快速班、莫斯科列寧軍政學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軍校畢業后,毛岸英被授予中尉軍銜,任蘇軍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坦克連指導員,參加了戰略反攻,轉戰千裡,直至攻克柏林。

  在蘇聯工作戰斗的唐鐸

  據媒體報道,唐鐸早年曾參加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於1925年奉派到蘇聯學習,此后在蘇聯空軍工作戰斗了28年。由於在蘇聯工作期間的杰出貢獻和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的光輝戰績,唐鐸曾榮獲列寧勛章、紅旗勛章、紅星勛章、蘇聯衛國戰爭勛章及三枚獎章。1953年回國后,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黨委委員、空軍工程系黨委書記、系主任。1955年,唐鐸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少將軍銜。

  蘇德戰場上的中國記者胡濟邦

  據媒體報道,胡濟邦不僅是蘇德戰場上唯一的中國記者,還是中共秘密黨員。1936年初,胡濟邦到達莫斯科,任當時的中國駐蘇大使館新聞專員,兼《中蘇文化》雜志駐蘇記者。自1936年起,胡濟邦在莫斯科13年,目睹了蘇德戰爭的全過程。從1941年到1946年,胡濟邦在《中蘇文化》雜志上陸續發表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戰地報道:《列寧格勒的九百個日日夜夜》、《解圍前的列寧格勒》、《解放后的斯大林格勒》、《莫斯科大會戰》、《慶祝全民勝利中的莫斯科》,實地拍攝了大量歷史性珍貴照片。習近平在文章中評價道,“中國女記者胡濟邦以柔弱之軀全程經歷衛國戰爭,冒著炮火報道了蘇聯人民的堅貞不屈、法西斯軍隊的殘暴、俄羅斯軍民勝利的喜悅,鼓舞了中俄兩國軍民抗戰到底的決心”。

  習近平還寫道,“在莫斯科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學習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和革命先烈后代,年齡幼小,自告奮勇挖戰壕、制造‘莫洛托夫’燃燒瓶、生產軍服、食品、伐木、挖土豆、在醫院照料傷病員,許多人還每月都為前線戰士獻出430毫升鮮血”。據新華網介紹,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於1933年正式建成,是一所專門撫養、教育世界各國共產黨人和烈士后代的學校,被稱為“紅色搖籃”。據不完全統計,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共有約100多名中國紅色后代在這裡接受教育,包括毛澤東、劉少奇、朱德、林伯渠、任弼時、李富春、張聞天、瞿秋白等中共領導人的子女。

  據報道,包括劉少奇女兒劉愛琴、中國早期革命者李范五的兒子李多力在內的4位中國代表於昨天啟程飛往莫斯科,參加本月9日舉行的紅場閱兵式。

  文/本報記者 張偉

  背景

  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關系大事記

  1992年1月3日,中國與哈薩克斯坦正式建交。

  1993年10月,中哈發表關於中哈友好關系基礎的聯合聲明。

  1996年7月,兩國元首確定了中哈面向21世紀的睦鄰伙伴關系。

  2011年6月,兩國發表《中哈關於發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

  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哈薩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

  2014年12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哈薩克斯坦進行正式訪問。

  2015年3月,哈總理馬西莫夫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訪問期間,中哈簽署了加強產能與投資合作備忘錄。據新華社

上一頁
(責編:申亞欣、盛卉)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