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中關村創業者憶李克強到訪:總理祝大家創業成功 來源:中國新聞網
昨日(7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先后來到中國科學院和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考察調研。這是李克強在中科院物理所超導實驗室考察。 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昨日(7號),中關村創業大街創業會客廳,李克強與工作人員交談。據中國政府網
昨日(7號),李克強來到中關村創業大街3W咖啡館,與年輕人邊喝咖啡邊聊創業。據中國政府網
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先后來到中國科學院和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考察調研。他強調,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充分激發億萬群眾智慧和創造力的重大改革舉措,是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徑,要堅決消除各種束縛和桎梏,讓創業創新成為時代潮流,匯聚起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新動能。 據新華社
■ 現場
“讓更多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
“我從這裡離開要去中關村創業大街。我們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也需要基礎科研作基石!”5月7日,李克強總理臨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時對科技人員說。
與中關村創業大街考察的“創業”主題不同,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李克強考察了兩個國家級實驗室,聽取基礎科學研究和原創成果展示。他強調,搞基礎科學研究要“坐得住、鑽得進、研得深”,摘掉“急功近利”的帽子。
總理說:“一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決定著這個國家原始創新的動力和活力。”
“老一輩科學家要甘當人梯”
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趙忠賢院士向總理介紹,2006年底,利用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超導實驗室成功研制了國際首台超高能量分辨率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儀,各項指標均列世界第一。2008年以來,實驗室在新型鐵基超導材料的發現以及相關的物性研究中,做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
李克強高度贊譽這支“以老帶新”的團隊,肯定他們創造了“領跑世界的一流業績”。他說:“年輕人要繼承老一輩科學家求真務實的精神,老一輩科學家也要獎掖后進、甘當人梯,為年輕人脫穎成才創造環境!”
詢問科研儀器是否對公眾開放
在電子顯微鏡實驗室,李克強通過一對看似望遠鏡的鏡頭,仔細觀察正在掃描的原子結構。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電子顯微鏡實驗室,擁有全世界放大倍數最高的“雙球差投射電子顯微鏡”,能夠放大1億5千萬倍,觀察原子尺度結構和電子結構。
今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部署加快推進科研設施與儀器向社會開放,進一步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而在5月7日的考察中,李克強也特別關心,實驗室裡這些世界一流的科研儀器,是否向社會開放。
實驗室工作人員告訴總理,這台顯微鏡已經向公眾開放,而且相當受歡迎,一周七天的預約都“排得非常滿”。總理頻頻點頭。
他對這裡的科研人員說,你們做的是非常基礎的科學研究。中國經濟要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基礎科學研究意義重大。
加大投入讓科學家“生活體面”
離開兩個實驗室,李克強走進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主樓大廳后,被科研人員團團“包圍”。總理高度肯定他們取得的成就。
“一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決定著這個國家原始創新的動力和活力。”總理說,“希望你們夯實基礎科學研究這個‘地基’,筑起國家核心競爭力這座‘大廈’!”
今年恰逢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60周年。李克強稱贊中科院學部成立60年來,為國家科技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付出了辛勞。他說:“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謝!”
李克強強調,一個國家需要有一批甘於寂寞、枯坐冷板凳、投身高精尖的大科學家。
“國家會進一步加大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讓科學家的待遇與你們作出的貢獻相匹配,讓你們生活體面有尊嚴。”總理說,“一個社會,隻有科學備受尊重,創新才會蔚然成風!”
“大家拿的手機很多是外國品牌啊”
“我看大家拿的手機,很多都是外國品牌啊!”看著科研人員爭相高舉拍照的手機,李克強笑著說。
大家都笑了。一位女生馬上喊道:“總理,我用的是國產手機!”
李克強說:“沒錯,你的手機是‘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但它的操作系統,包括源代碼,都還不是中國研發的,還稱不上‘Created in China’(中國創造)啊!”
他進一步闡釋,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手機供應國,有巨大的市場,更有巨大的行業提升潛力。“這更需要基礎研究作為支撐,讓更多‘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變成‘Created in China’(中國創造)!”
基礎科研不可“急功近利”
“我從這裡離開要去中關村創業大街。我們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也需要基礎科研作基石!”臨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時,李克強對科研人員說。
物理所負責人稱物理所是國內第一批“孵化器”,被譽為“中關村創業第一人”的陳春先,就出自該所。
李克強稱贊,他是“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他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的創業精神永遠生生不息。
在鼓勵科研工作者轉化科研成果的同時,李克強也強調,基礎科研工作者要關心世界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關心社會發展的潮流。
“基礎科學研究要拋掉‘短平快’的考核標准,摘掉‘急功近利’的帽子,建立一種長效科學的評價機制。”總理說,“一些基礎科學研究獲得承認往往需要很長時間,但歷史最終會証明其價值!” 新京報特約記者 付聰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