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正文

著名科學家孫家棟:“沒有紀律任何事情都辦不成”

2015年04月02日09:40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手機看新聞

“聆聽大家”系列訪談——
著名科學家孫家棟:
“沒有紀律任何事情都辦不成”

孫家棟寄語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牢記使命和責任,為強國之路保駕護航

“紀律不僅是高壓線,甚至可以說是生命線”

問:您雖已86歲高齡,但腳步從未停歇、工作從未間斷,仍然奮戰在航天一線。您3月30日還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現場觀看了第17顆北斗導航衛星的發射。請問每次重要的發射您都一定要到現場嗎?

孫家棟:是啊。搞航天真正要體會到實際情況,還是必須到現場,你自己親眼看一看,動手摸一摸,這和光聽人家給你講性質不一樣。這個作風也是老一輩一直傳承下來的。當年錢學森先生帶我們搞第一個火箭,搞第一顆衛星,他都是帶領我們到發射場。有時候出現故障一天兩天都不睡覺,他都陪著我們一塊在現場。1970年,我們第一顆衛星發射的時候,周恩來總理就提出非常嚴格的要求,四句話: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

按過去的一般習慣,我主管的時候我是每次都到的。發射頻率最高的時候一年發射6顆衛星,每顆衛星都要去三次,有時每年要去西昌衛星發射基地近20次。

國家給你任務主管這件事情,到執行任務的時候那是絕對要親臨現場。有的時候確實很順利,待了三天,隊伍已經很熟練了。有的時候出現一些情況,當然處理也是靠大家,但是你牽頭的人在這裡,要主導大家盡快處理,那個時候時間不饒人,安排得非常緊,開始的時候是以天計算、以小時計算、以分計算,最后以秒計算。

國家的發展對航天的期望非常大。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我感覺航天人都是這樣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國家需要你辦些事情,都是積極、認真地按照國家的要求共同來努力。我們很多航天人,像錢學森先生從自身做起,一直到他高齡臨終的時候,都在不斷地為航天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給我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樣。

問:您現在還擔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總設計師嗎?您為什麼說中國人必須要有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孫家棟:今年春節前吧,我不再擔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總設計師了。因為工作任務確實比較重,尤其是北斗也是分幾個階段發展,最后正式建成共有30多顆衛星,計劃到2020年實現全球覆蓋,所以還有一段時間。到2020年我都91歲了,考慮到培養隊伍和整個事業的發展,我的申請得到了領導的批准,現在選了一位年富力強的同志。

已經有美國的GPS,但是為什麼我們還一定要搞北斗,它不是個單純的經濟問題。設想一下,假設我們自己不搞,就不用講別的,如果停一天信號,全國上千萬汽車的導航儀器就無法使用,對人們的精神和心理的影響都會很大,何況其他的問題,如物流等等。所以我們的北斗,有自己獨立自主的一套東西,就是我們航天講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我們經濟社會發展本身的需要就是我們最大的目的。

問:您怎樣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強調的,領導干部要守紀律、講規矩?

孫家棟:航天事業紀律是非常非常嚴格。這個千軍萬馬辦的事情都得按照大家協調好的辦,要求你明天早上8點鐘產品交到,10點鐘交到就影響全局兩個小時。紀律不僅是高壓線,甚至可以說是生命線。所以在航天系統,幾十年來,紀律是非常清楚、非常嚴格的。在真正的執行任務過程中,沒有紀律是辦不成事情的。所以我從這個角度講,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沒有紀律任何事情都辦不成。現在強調法治,強調紀律,對今后的建設確實非常重要。

“要做到忠誠、干淨、擔當,我覺得有兩條,第一是對事業的熱愛,第二是無私”

問:今天說起導彈核武器、東方紅一號衛星、嫦娥衛星、北斗導航,每一個中國人依然會倍感自豪。回顧您幾十年的工作經歷,個人的每次選擇都和時代同步,都是從國家的需要出發。請您談談個人成長與國家需要的關系。

孫家棟:用老百姓的話來講,我是幸運兒,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以后一直是在黨的教育下培養起來的。1951年到蘇聯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時,看到了莫斯科戰后才幾年就恢復得很好,就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為我們國家建設奉獻自己。

1958年回來后由飛機專業轉向導彈研究,隔行隔得比較遠。但是作為青年學生來講有這麼一個好的機會,確實感受到國家對你的重視、對你的愛護和培養,心情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怎麼樣奉獻自己的一切力量,都要把國家的事業搞好。那時,我們大院剛開始修,冬天房子沒修完,窗戶上挂著草帘子。就那樣的生活,大家一點怨言沒有。那時經常加班加點,干到凌晨3點鐘、4點鐘天亮了,確實一心一意就是扑在這個事業上。

到1967年領導調我去搞衛星。2004年,我75歲時,安排我去搞嫦娥衛星。嫦娥搞成了,有記者曾經問我,這麼難辦的一件事您這麼大歲數還接受這個任務。我確實從心裡也沒想過,打成了什麼影響,打壞了什麼影響,確實就是想要辦成這一件事。

問:您每一次轉型都是重新開始,所以本身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孫家棟:對我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激勵,還是要一步一步往前干。給我的任務,我就堅持,自始至終能搞出個成果,不能半途而廢。總結自己經驗,確實有這麼幾件事,在我們國家發展過程中都是非常迫切的需要,都是你要拿出實實在在的成果,要做好。所以從第一顆衛星到氣象衛星,每一顆衛星都是完完整整地把任務搞成了,有結論了才結束﹔甚至從搞火箭到搞衛星的過程也一樣,完全發射成了,也可以交給別人了,才調去搞衛星。

我自己回想,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走的是一條非常明確的獨立自主道路,同時也是穩扎穩打按照中國的國情、按照國家發展的需要一步一步發展起來,所以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到今天。能有今天這個成果,我認為首先是中央的英明決策,當然也要包含航天人的努力和全社會的支持。

問:一代又一代航天人遠離繁華埋首耕耘,奉獻了青春和熱血,鑄就了偉大的航天精神,不僅激勵著航天人拼搏奮進,也成為了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您是怎樣理解航天精神及其現實意義?

孫家棟:航天精神內涵很多,但是合到一塊來說,真正的起步還是“兩彈一星”精神。我自己體會,航天精神的核心是熱愛國家、熱愛民族,熱愛我們的航天事業。所以對中國的航天事業來講,愛國愛民不是抽象的,就是把航天事業搞好,有一股給中華民族爭光的志氣。在蘇聯學習過程中,我們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最好,這確實不是夸口,那真是日日夜夜地學習,就是一個目的,回去奉獻自己力量。第二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錢學森先生當年那句話:“外國人能干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干”,一直激勵著我們。第三就是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真正干事情光有精神不行,還要有一套辦法。真正的力量源泉、智慧源泉來源於大力協同群策群力。那時搞好大力協同有這樣一句話:熱愛這個事業再加上技術民主。大家討論技術問題,誰願意怎麼說就怎麼說,技術上有不同的觀點大家認真研究,這樣的話集思廣益,最后有個決策。技術決策也是很重要,為國家的事業要敢於擔當,敢於負責。

問: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員干部提出了忠誠、干淨、擔當的要求,您是如何理解的?

孫家棟:要做到忠誠、干淨、擔當,我覺得有兩條,第一是對事業的熱愛,第二是無私。有了這兩條就能把工作做得很好,應該你辦的事情認真去辦,就可以做到。如果有私心雜念,搞形象工程,當然就很難做到了。

“入黨就是為人民的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問:您是1956年在蘇聯留學期間入的黨,到明年黨齡就60年了,請您回憶一下您當時入黨時的情景。您對共產黨員是如何的理解?

孫家棟:當時入黨思想上很簡單,就是為人民的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黨員就應該如同入黨宣誓的誓言: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當然隨著社會主義的發展,以及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在不斷提升,這確實要有一個過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共產黨員要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作為一個普通黨員,我是搞技術的,聯系自己的實際,聯系國家當前的發展,就是為國家富強、人民的生活提升來做好自己的工作。

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在莫斯科接見中國留學生時,我在現場聆聽了講話。我看得很清楚,聽得也很清楚,受的教育非常深。主席的期望,你們是8、9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所以作為國家建設者來講,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把你自己的工作搞好,最終的目的就是強國,也就是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第一個詞:富強,強國富民。作為科學技術工作者來講,應當在這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

問:您這一生當中也遇到了不少的挫折和失敗,您是如何面對的?

孫家棟:科學的事情一點虛不得,必須求真務實,老老實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辦錯了就是辦錯了,就要好好的總結。1974年第一顆返回式衛星打壞了,上天20秒掉下來了。冰天雪地,同志們幾天幾夜在大沙漠裡頭拿篩子篩,找火箭爆炸以后的殘骸,完了以后對到一塊去分析故障怎麼產生的。最后把問題搞清楚了,是一根導線內部斷裂了。這個故障是一個具體的技術問題,但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益。總結了經驗和教訓,不僅僅指導我們那個時期的工作,同時也是航天事業非常寶貴的財富。

還有一類問題,就是改革開放初期,一些大學生進來以后,不到半年就發現,航天系統裡待遇太低,和一些進入外企的同學相比,收入差得太厲害了。那個時候,一些外企就直接開著大轎車挂上大牌子,在我們的一些研究院門口招人。“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說的就是這個時期。現在這一切已經成為過去。今天,對航天領域的大多數年輕人來講,他生活隻要能過得去,對這個事業的成就感和為國家做貢獻的思想意識還是非常強的。

“黨的建設,我覺得現在習近平總書記做得很好,首先抓反腐”

問:作為一名老黨員,您對今天黨的建設有何期待?

孫家棟:黨的建設,我覺得現在習近平總書記做得很好,首先抓反腐。現在社會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這件事情確實是非常大的。抓好反腐倡廉,黨員干部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使我們的國家不斷發展壯大,實現中國夢。我自己理解作為航天人來講,就是為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富裕來做自己的貢獻。

問:您如何看待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孫家棟:進一步反腐敗,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全黨上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糾正“四風”,絕對是變化很大,感受也確實比較深。我感覺大家都是為事業,認為實現中國夢是非常有希望的,經過一段努力以后會實現。

“做人最重要是謙虛謹慎,老老實實,奉公守法﹔做事情做科學研究要嚴肅認真,求真務實”

問: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強調,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您怎樣看待家風?

孫家棟:我家從父親以上輩輩都是農民,朴實的農民。我最近看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印象很深,非常真實。一代代就講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父親是我們家族第一代進城工作的,當教師。教師這個職業也是育人。父親對我的影響,最主要的就是教育我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做人最重要是謙虛謹慎,老老實實,奉公守法﹔做事情做科學研究要嚴肅認真,求真務實。所以我對自己的子女,說實在的也沒什麼明確的家規條條,就是長輩的言傳身教,做好人把事情辦好。

問:您說“我這一生與星星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最大心願就是造一輩子中國星。”請談談您心中的中國夢?

孫家棟:從航天人來講,就是希望我們中國航天事業從小到大,從無到有,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航天大國,甚至航天好國,就是產品好和大、多,希望經過下一代年輕人的共同努力,實現中國的航天強國夢。航天強了,我們宇宙安全就更可靠了,地面的經濟建設就能得到更大的支持,能更好地實現國強民富,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問:請您為廣大黨員領導干部題寫一段寄語。

孫家棟:牢記使命和責任,為強國之路保駕護航。(採訪整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景延安 鮑爽)

嘉賓簡介:

孫家棟:1929年4月生於遼寧,是我國著名航天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探月工程高級顧問、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原總設計師,我國衛星事業和深空探測事業的開拓者,參與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多個第一。歷任七機部五院(現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院長,七機部總工程師,航天部副部長,航空航天部副部長。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1999年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10年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責編:袁勃、劉軍濤)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