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辦公室,吃在大食堂
“朴實低調、親和務實”—回想當年習近平留給正定干部群眾的印象,時任正定縣委辦公室資料組組長的王志敏回憶說。穿著褪色的舊軍裝,背一個軍用挎包,住在辦公室,吃在大食堂,和大家一起排隊打飯,一起在院子裡圪蹴(方言:蹲著)著吃飯聊天,與當地百姓拉家常、問寒暖。習近平從不開小灶,有時開會晚了,就吃兩個涼饅頭,加一塊鹵豆腐。
褥子上補丁有多少,誰也說不清
資料圖片:1983年,時任中共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同趙村群眾交談
時任正定縣副縣長的何玉回憶當年的場景:“一張三屜桌、一個文件櫥、一把椅子、幾個方凳,兩個條凳支一塊木板就是床,床上鋪一條滿是補丁的舊褥子。老房子泛潮,天晴時,近平同志晒褥子,機關干部都好奇地數,究竟有多少補丁,誰也沒有肯定的答案。”
當時在縣委辦公室工作的一位干事說,他愛人曾幫習近平拆洗過一次褥子,其實那不是補丁,做褥子的布料本身就是用舊衣服拼接成的。他想買一塊布料讓愛人做條新的,被習近平拒絕了,“不用了,這褥子挺好的。”
騎著自行車往鄉下跑
資料圖片:1983年8月9日,時任中共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到田間地頭查看棉花生產情況
“當年他很少待在縣委機關,一年裡大部分時間都往鄉下跑,往干部群眾家中跑,有時與縣裡的干部結伴,有時單槍匹馬。”正定縣退休老干部張五普回憶說。當時縣裡最好的車是兩輛212吉普,如果不是特別急的事,習近平都堅持騎自行車,他自己說這樣既省汽油,又能聯系群眾。后來習近平回憶說:“那時經常騎自行車下鄉,穿梭於滹沱河兩岸,從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騎到滹沱河沙灘就騎不動了,得扛著自行車走。”
在正定工作期間,習近平跑遍了正定的每一個村。
1984年6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正定翻身記》,肯定正定所作的嘗試。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