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勝阻建議,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要實現金融領域的市場主體多元化和利率市場化,使大中型金融機構和草根金融機構、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商業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共生互補,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位。為此一要構建多層次“正金字塔型”的資本市場體系,大力發展場外交易,顯著提高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的比重。穩步推進“新三板”市場的擴容,大力發展“四板”和“五板”市場。規范發展債券市場,讓大型企業融資更多轉向公司債券。二要建立多層次“門當戶對”的商業融資體系,形成多元競爭的銀行市場主體,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重視從供給端發力。大力發展與小微企業相匹配的民間金融、草根金融和普惠金融。三要完善多層次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體系,大力發展直接股權投資。培育區域創新文化、壯大天使投資家隊伍,完善天使投資信息平台,規范相關政策法規體系﹔引導風險投資由重晚輕早、急功近利向更多關注早期創新型企業轉變,構建股權投資多重退出機制。四要構建多層次金融擔保體系,使擔保體系回歸公益性。建設包括政策性信用擔保、商業性信用擔保和互助型擔保“三位一體”的擔保體系﹔建立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小微企業的信息溝通機制﹔發揮國有擔保機構公益性和引導性作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防范政府債務風險:財政和貨幣政策疊加焦點
辜勝阻指出,防范和化解政府債務特別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將是今年兩會的一個重大看點。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規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制”,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作為2014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這足以體現黨中央和國務院對地方性債務問題的高度重視。
地方政府舉債來源過度依賴銀行貸款和過度依賴土地償債,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交叉感染。截至2013年6月底,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債務總額30萬億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債務總額不到18萬億元。為此,他建議從六個方面入手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一要建立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責任制,明確“誰負債,誰償債”的償債主體責任,完善地方政府考核模式,避免地方債務無序蔓延。二要理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系,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同時積極轉變政府職能,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三要激發民間資本活力,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公私合作伙伴模式(PPP),有效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四要借鑒發達國家利用市政債券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融資的經驗,有序推進地方市政債券的發行,並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將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券的行為關進法律的籠子。五要加快編報政府資產負債表,根據經濟發展和產業增長、政府融資機制、債務償還資金來源等通盤考慮,尋求地方政府債務治理平衡點。六要建立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風險預警機制,讓政府債務在陽光下運行,改變地方政府債務多頭管理、各自為政、責權不明的現狀。
房地產長效調節機制:考驗中央和地方政府智慧
辜勝阻表示,居住權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住房不僅是人類“衣食住行”基本需求中的核心組成部分,還是個人財富持有水平以及生活環境質量的重要標志。然而隨著近年來我國房價的大幅上漲,住房難現已成為困擾社會和諧發展的最大難題之一。“蝸居”、“蟻族”、“房奴”等網絡熱詞的興起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問題的嚴重性。促進中低收入者住有所居,實現市民從“憂居”變“宜居”對於提升城市建設水平,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