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勝阻說,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既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舉措,又有利於填補我國服務業發展“短板”、拉動內需、增加就業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一要構建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模式,滿足不同類型的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模式需求。要加強養老模式創新,針對不同老年人的不同經濟狀況、身體狀況、精神狀況、智力狀況以及興趣愛好情況,提供包括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以及旅游養老、互助養老等新型養老模式在內的多樣化養老服務模式。二要構建並完善多層次的養老服務內容體系,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不斷提高老年人的養老品質。要構建經濟供養、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醫療護理、緊急救援等在內的多層次養老服務內容體系。三增強養老服務供給能力。要充分發揮家庭、政府、社會、市場等不同主體在提供養老服務方面的優勢,促進各主體之間的優勢互補,共同擔負起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重任。四要培植養老服務業多元化投資主體,增強養老服務業市場投資力量,加快養老服務業市場化發展進程。養老服務業業的市場投資主體不僅要靠政府投資,還要大力發展民間投資、外商投資,並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投資。五要構建多支柱的養老服務業支撐體系,提高老年人的養老消費能力。要有養兒防老,基礎養老金養老,還要大力發展企業年金養老,個人養老金養老、儲蓄養老、理財養老和以房養老等多種養老“支柱”,增強老年人養老支付能力。
讓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實現經濟平衡的重大決擇
辜勝阻說,政府要高度重視金融市場結構失衡問題,嚴格控制結構性風險源頭,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特別是要加大對小微企業、創新型企業、“三農”領域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防范金融系統性或區域性風險亟需重構支持實體經濟的金融體系,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態,促進金融領域主體多元化,建立和健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銀行體系、股權投資體系、金融擔保體系、政策金融體系以及財政扶持體系。他認為,我國金融市場的結構失衡有以下多種表現:一是市場利率過高,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十分嚴重。我國貸款利率約為成熟國際市場的2-3倍。面大量廣的小微企業很難從銀行得到貸款,絕大部分小微企業隻能靠民間融資,而民間融資的利息更是高達銀行貸款的3-4倍以上,二是貨幣資產與實體經濟比例失衡,容易引發流動性陷阱。廣義貨幣(M2)余額110.65萬億元,貨幣資產總量與經濟總量的差距進一步拉大。這種結構失衡既容易引致通貨膨脹,又容易由於較多的貨幣資產容易引發流動性陷阱。“金融熱、實體冷”所導致的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三是社會融資規模增長較快,融資結構失衡。社會融資相對較多地進入房地產行業和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相對較少地進入新興產業、集約型經濟和高新技術行業,對科技創新和經濟結構轉型的支持力度不足。四是社會負債率居高不下,影響金融市場穩定。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