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業夢調查【4】--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青年創業夢調查【4】

2013年07月09日21:23    來源:半月談    手機看新聞

青年創業工作的價值究竟有多大?且不說青年創業所激發出的創新活力對於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性,僅對就業這一民生頭等大事來說,青年創業就有“四兩撥千斤”之效。青年人不僅是求職者,也應該是崗位的創造者,青年創業工作已經引起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提出“鼓勵青年創業”,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出促進“創業公平”,各地紛紛推出舉措優化創業環境、扶持青年創業。

優化創業環境:讓夢照進現實

——青年創業夢調查(下篇)

青年創業園遍地開花,多方破解融資難

雷貞勇是廣東江門五邑大學2011屆畢業生,2012年5月他獲得了南方大學生創業苗圃的租金和硬件支持,成立了一家舞台燈光設備公司,他告訴半月談記者:“從燈具零件到軟件設計,都是自己來開發。保守估計,今年的產值會達到幾十萬元。”

南方大學生創業苗圃自2011年成立以來,採用“政府+企業+學校”的合作模式,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辦公場地、創業培訓和資金支持,培育了來自廣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的大學生創業項目42個,其中,已有15個項目注冊成立公司,8個繼續培育。

和全國大學生創業1%的成功率相比,成都市遍布全市15個區(市)縣的青年(大學生)創業園裡孵化出的項目成功率要高很多。記者調查了解到,從2009年起,成都市以創業園區為載體,以智力和資金支持為兩翼,探索出一套扶持青年創業的新機制。

創業園區不僅要給創業者提供免費的辦公場地、設備、開發平台等硬件設施,還要提供資金扶持、導師指導、融資協調等“一條龍”創業服務。園區定期會組織企業負責人、科研機構專家給創業者授課,提升他們的管理經驗和商業運作能力。

除了通過園區扶持,成都還建立了“政府支持資金+創業公益借款+債權融資渠道+天使投資基金+股權融資平台”融資服務體系,為處在種子期、初創期、發展期、成熟期等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接力式”金融服務。企業可根據自己需求,在“金融服務菜單”自由選擇融資產品。

“青春易貸-銀創通”是這一金融扶持體系中的一種金融產品。創業企業即便沒有抵押物,也可以憑應收賬款、訂單、專利技術發明作為融資工具,從銀行辦理貸款。成都知用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熊維軍告訴記者,借助“青春易貸-銀創通”,公司很快從哈爾濱銀行成都分行辦下90萬元貸款,邁過了資金難關,順利步入加速發展快車道。

降低創業門檻,整合社會資源

針對創業門檻高、各種程序復雜、創業風險大等問題,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胡光偉等專家認為,應進一步改善青年創業的商業環境。應爭取相關政府部門支持,出台未就業大學畢業生、失業人員、農村青年創辦經濟實體不限注冊資金、不限經營方式、不限經營領域、減免稅費等優惠政策,並採用多渠道籌集資金,搭建風險投資平台,創建微型企業擔保資金等方式進行幫扶。同時,還可以針對青年創業出台“創業風險基金”。

在湖南長沙,當地開通了“大學生創業服務綠色通道”,12個部門聯手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湖南省思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左一對此贊不絕口:“當時我們注冊公司時非常方便,去學校開一個學生証明交到相關部門,隻要十幾天時間就可辦完全部手續。”

引入並整合社會組織的力量,是當前促進青年創業的一項前沿舉措。北京市昌平區不僅成立了創業者協會,還在此基礎上,開通了昌平青年創業促進網,成立了昌平青年創業促進基金,建立一整套社會化的創業扶持體系。目前,已整合社會資源106.5萬元,設計開展了8個扶持項目。

提升創業教育,力促創業公平

部分專家認為,目前,高校大學生創業實踐教育還比較缺乏,高校創業管理尚不能滿足學生創業需求。大多數高校的創業教育仍停留在創業培訓、創業講堂、選修課等理論傳授方式,少有將創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戰演練,缺乏鼓勵試錯、寬容失敗的氛圍。這也導致了大學生創業信心不足、准備不足、容易好高騖遠等問題。

中南大學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培訓示范基地”。針對“理論強、實踐弱”的問題,該校引進歐洲模擬公司創業實訓技術,開辦全國首個創業實訓試驗班,指導學生成立模擬公司,在課程中增加市場調研、企業參觀、生存訓練等內容比重。學校依托校內實驗室、工作室、學科性公司及校外高新技術企業,建立創業依托基地、實踐基地、模擬基地916個。實踐出碩果,中南大學在校學生已創辦公司120家,組建創業工作室達512個,學生公司獲得科技部創新基金等達千萬余元。

對於青年創業工作,除了資金、資源和教育的扶持,更為長遠的措施無疑來自市場環境的治理和社會公平正義的建設,后者對於青年公平創業、平等發展的促進作用尤為重要。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新一屆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所指出,促進社會公正,從制度上為所有人、所有企業創造公平競爭、公平發展的機會。3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提出了“創業公平”的工作目標,重點部署從制度上推進教育公平、就業公平、創業公平。

當前,國家層面正力推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以創辦小微企業為主的青年創業者將因之獲得減負的實惠。各地也正密集推出加大貸款支持、大幅清理中介服務收費等多種措施,減輕小微企業負擔,扶持其發展。對於青年創業者所關注的民營企業的市場環境問題,有關各方也正在著力推進治理。隨著企業登記手續的簡化、稅費的減輕、市場准入的逐步放開、公共資源配置的平等化,民營企業有望獲得競爭規則更為公平、經營條件更為寬鬆的市場環境,青年創業者也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公正是社會創造活力的源泉,放眼未來,創業公平的建設將推動青年創業的夢想越飛越高。(半月談記者 吳曉穎 史衛燕 閆祥嶺 葉前) 

分享到:
(責編:袁悅、凌陳)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