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業夢調查【3】--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青年創業夢調查【3】

2013年07月09日21:23    來源:半月談    手機看新聞

如果說,瞻前顧后、眼高手低使許多年輕人止步於創業夢想之前,那麼一些已經投身市場經濟大潮的創業者並不缺乏勇氣和智慧。然而即便是他們,也很難跨越現實生活中諸多有形和無形的鴻溝。青年創業,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仍然很多。

創業難,豈一個錢字了得

——青年創業夢調查(中篇)

融資難,難於上青天

資金,始終是廣大青年創業繞不開的第一大瓶頸。一項針對青年創業者的調查顯示,對預期的創業資金來源,48.5%的人選擇向銀行借貸,42.1%的人期望向政府申請資金,22.7%的人希望吸引風險投資。但教育部門對2011屆創業實踐的大學生資金來源的調查顯示,通過銀行借貸獲得資金的為總人數的5%,風險投資和政府投資各佔1%,絕大多數創業資金還是來自家庭。

2010年4月,尚未畢業的陳第和他的13個同學組成了一個創業團隊,憑借著從親朋好友那裡東拼西湊借到的50萬元啟動資金,創立了廣州優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有米傳媒),瞄准手機嵌入廣告這個移動互聯網全新領域,開始了並不平坦的創業之路。創業之初,平均每月虧損1萬元至2萬元,日子過得相當艱難。和所有選擇創業的大學生一樣,他們遭遇了融資難的瓶頸。“我們申請過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和大學生創業基金,都不順利。”

目前,各地出台了許多專門針對青年創業的資金扶持政策,但落實起來困難重重,銀行缺乏積極性,一些創業者依然付不起“入場費”。以青年小額貸款項目為例,具有營業執照是銀行提供貸款的硬性指標,但有些創業者連工商注冊的資金都拿不出來。此外,創業項目在開發、投入市場過程中,還面臨著后續資金幫扶問題。

四川齊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陸輝平的戶口在四川南充,他深有體會地說,受戶籍限制,3年前自己在德陽創業之初,在當地四處申請青年創業貸款無門,“最后還是從母校四川農業大學獲得了3萬元創業資金,解了燃眉之急。”然而,公司創立至今,多次遇到資金鏈斷裂的情況,但因沒有房產、辦公場所等不動產,“雞鴨農產品又不能作為抵押物”而貸不到款,隻能向親戚朋友借錢渡過難關。

分析人士指出,針對青年創業的融資輔助雖然名目不少,但申請程序繁瑣,時間較長。因此,大部分創業青年並沒有選擇這一渠道。市場上倒是不缺少動輒幾百萬、上千萬元的風險投資,但對許多青年創業者來說是可望而不可求。

在上海運作一家VC(風險投資)的付劍鋒介紹,風險投資大多不傾向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一是不少大學生的所謂創業仍屬於低端項目,比如開網店、餐飲等,這些項目完全達不到風投所要求的投入產出比。二是大學生創業的團隊難以取得足夠的信任,他們既沒有一起合作的經歷,也沒有明顯地突出各自的專長。

市場資源匱乏,急需平台支持

人脈關系、業務量等市場資源的匱乏成為橫亙在創業青年面前的第二大鴻溝。長沙願景廢舊物資回收有限公司負責人高亞洲對此深有感觸:“大學生創業人脈關系很重要。由於人脈關系不夠,我們很難打進城區業務單位,現在我們公司准備轉型去開發農村資源。”

北京永康樂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艷表示,目前,社會環境不利於青年創業,尤其是大學生自己創業,除非已有很好的社會資源。因為創業時,學生太年輕,客戶會覺得不可靠。其實,在一個成熟的社會,人們應該注重的是你能解決什麼問題,而不是你的年齡。

“此外,交際應酬、尋找市場資源也是我最怕的事情。創業者即便擁有再好的技術和創新理念,也拼不過社會上摸爬滾打、人脈關系豐富的人。”處於創業初期的王艷說。

調查中,不少創業者表示,資金和資源的匱乏其實可以通過學校建立平台來解決。大學生創業者很少接觸社會,學校可以搭建一個資源擁有者與學生相互認識的平台。

在這點上,美國大學生的“創業計劃”大賽是一種可借鑒的成功模式。據統計,美國表現最優秀的50家高新技術公司有46%出自於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業計劃大賽。風險投資家們蜂擁而入大學校園,尋找未來的技術領袖,在競賽中獲勝的學生日后大多都成為美國高科技企業的領軍人物。

企業負擔、潛規則,創業者不能承受之重

齊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生產、銷售雞蛋、土雞。總經理陸輝平說,養殖業風險本身較高。“拿這次H7N9型禽流感來說,公司受其沖擊生意慘淡,之前平均每月能銷售150多隻雞,4月份連一隻都沒賣掉,雞蛋總銷量也比平時少了1/3。”

如果說市場風險是創業者必然面臨的正常因素,那麼,各種體制機制障礙和商業環境中的潛規則就是青年創業夢難以實現的非正常因素。

“各種管理部門太多了,程序繁瑣耗人,主要精力大多放在這上面,讓我們的業務怎麼成長?”北京昌平一家初創的貿易公司負責人說,比如前段時間辦一個食品流通許可証,先要有健康體檢、消防合格,還要通過食品安全考核,還需辦公室繪圖等10多項要求。“我們跑了十幾趟,用了兩三個月才辦完,這還是在支持青年創業背景下的情況。”他還透露,因為程序復雜,這些領域已經形成了辦証產業鏈,“如果找代辦公司做,起碼要收5000元。”

“現在工商、稅務對企業都追得很緊,我們和這些部門打交道最棘手。”北京一家從事納米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公司負責人建議,應該針對創業者開辟一個綠色通道。為了辦理“轉變為一般納稅人”的手續,這家公司半年處於停業狀態,因為辦手續期間沒有發票。“這種制度太阻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了!再說變為一般納稅人之后,按相關規定要求有獨立的辦公間,且稅率從3%變成17%。這個轉變讓很多小企業一時難以接受。”

除了程序復雜,這位負責人對於腐敗的潛規則顯得無可奈何:“對於技術型或科技型創業者來說,最反感的是請吃送禮、搞各種社會關系,但如果不搞好關系,又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麻煩。”(半月談記者 吳曉穎 葉前 黃興華 閆祥嶺)

分享到:
(責編:袁悅、凌陳)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