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制圖:張芳曼 |
2013年,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699萬人,比去年增加19萬人,就業總量持續增加﹔另一方面,針對高校畢業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趨勢,據2月初對近500家用人單位統計,這些單位2013年計劃招聘崗位數同比平均降幅約為15%。在調研的200多所高校中,約有60%的高校認為就業形勢嚴峻,部分畢業生對就業前景感到擔憂甚至焦慮。
那麼,面對這樣的就業大背景,全國各地方、高校又有怎樣的應對措施呢?
增加就業渠道
就業渠道的豐富多元,意味著初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能夠有更多樣的就業崗位可供選擇。在日前召開的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推進會上,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就指出,化解就業壓力,根本是增加就業崗位。
進入優秀的企業工作,與企業一同成長,是很多高校畢業生的夢想。一些地方政府、教育廳努力推動企業與普通高校的人才對接。例如,內蒙古自治區鼓勵各類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並對相關企業在3年內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廣東省則大力開展“企業精英進校園”系列活動,如“百人千企進校園”、“優秀企業校園行”等。
初出校門,許多大學畢業生也選擇到基層鍛煉自己、奉獻自己的力量。國家的“農村教師特崗計劃”、“到村任職”、“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的開展,為普通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途徑﹔地方政府也在大力鼓勵畢業生走進基層,內蒙古自治區區級機關錄用公務員,均從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中錄用,全區事業單位還要定向招聘基層就業項目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
以創業帶動就業
湖北省以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建設為載體,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省俱樂部和各高校俱樂部按照“每月有主題,每周有活動,每天能咨詢”的要求,經常舉辦主題沙龍活動。從2012年開始,湖北省財政每年投入1000萬元,為畢業生創業提供扶持資金,並實施“大學生創業金種子計劃”,為創業學生提供無息貸款。為保障創業效果,湖北省開展了“優秀俱樂部”、“就業湖北先進高校”、“大學生創業之星”等評選工作,並聘請成功創業者、學者等對大學生創業提供評估和指導。
暢通就業信息
廣東省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的招聘活動,建立了省級畢業生就業常設市場,2013年已面向高校畢業生舉辦41場專場招聘活動,同時還舉辦了特殊群體專場招聘活動、“春暖校園”系列招聘活動﹔加強網絡信息化建設,建立了畢業生網上求職招聘信息服務平台,加快就業信息的收集、發布、更新,現已發布招聘信息21397條,並組織了網絡視頻招聘。
各大學也在努力豐富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以便利他們的求職過程。南昌大學開展就業服務進公寓活動,在學生公寓設立了電子屏、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咨詢室、用人單位招聘室等,使畢業生“足不出戶”就能獲得就業信息。
幫扶困難畢業生
弱勢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越來越走入人們的視野,成為衡量高校就業情況的重要指標。正如杜玉波所說,“評價高校就業工作,不僅要看就業率和面上的就業狀況,還要看困難群體的就業情況。”
長安大學從2009年開始,設立校內見習崗位,針對家庭經濟困難、西部農村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專業就業弱勢的學生,為他們提供見習補助,並從2008年起每年為學校100名困難畢業生提供每人5000元的就業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