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恋乡景
人人都说家乡美,一草一木总关情。这么多年来,不管身处何方,在我的心里,家乡的地都宽广丰厚,家乡的雪都洁白无暇,家乡的水都香甜甘润,家乡的空气都清新怡神,家乡的天空都晴朗湛蓝,家乡的景色都美丽神奇。这些永远都是对我情感的浇灌,激起我对家乡沃土的深深至爱和多彩韵味的细细咀嚼,时间愈久图像愈清晰,乡景愈眷恋。
“一山邀明月,双水落彩虹”,说的就是家乡瑰丽巍峨的长白山,蜿蜒曲折的松花江和辽河。长白山是吉林的重要地理标志,全国十大名山之一,与五岳齐名。它绵延千里,气势恢宏,奇峰高耸,千姿百态,峡谷幽深,别有洞天。我曾多次登上长白山,每次投入她的怀抱,都会激发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对壮美风光的敬爱之情,对生态文明的敬仰之情,对家乡宝地的敬恋之情。天池是镶嵌在长白山主峰上的一颗明珠,它是全球最高的火山口湖,也是世界落差最大的火山湖瀑布。这里是三江之源,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从这里出发,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构成了地脉水源、辐射千里的广阔流域,滋润着丰腴肥美的黑土地,哺育了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沿江景色旖旎秀美,风光无限,以雾淞最为著名。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曲悲壮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唤起了多少仁人志士的家国情怀,激励他们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时代洪流之中。
天池的源头活水是三江流域生命延续、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我出生在松花江畔,饮水思源,家乡也是我的生命源头,是我的根脉所系,她像母亲一样,为我的人生烙上了鲜明的印迹。小的时候,我们在家乡与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在树下纳凉,在夜里观星,心灵是那么的轻松自在,这种经历和感觉,应该是现代城里人难以企及的期盼吧。家乡是我们的根,人的一生就像植物的发育成长一样,需要土壤、种子、阳光、温度、水分和精细呵护,家乡也给足了这些必备的要素,给足了我们发育成长的条件。
家乡绿色的生态环境如诗如画。我喜爱和陶醉家乡生态环境的原始、天然和鲜明。那种毫无矫揉造作之感的原生态和自然美,让人视觉舒适、神经松弛和心情愉悦。吉林是全国的生态示范省,从东到西构成特色鲜明的三大板块,美不胜收。东部峰峦叠嶂,林海茫茫,为关东大地撑起了一把生态巨伞;中部沃野千里,江河纵横,在松辽平原上编织了一幅多彩画卷;西部草原辽阔,湖泡相连,把广袤湿地装扮成一道靓丽美景。良好的生态禀赋,不仅提供了富饶的物产资源,更重要的是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孕育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长白山森林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当于整个三峡的库容,是东北地区功能最强的“生态绿肺”,被联合国列入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名录。向海、查干湖等重要湿地构成了西部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那里不仅风光秀美,更是丹顶鹤等珍稀鸟类的栖息地,每年春夏之交,这里就变成了鸟类的天堂,吸引大批游人前来观光游览。查干湖的冬捕场面蔚为壮观,充满了古老渔猎文明的神秘色彩,一网捕捞量堪称世界纪录,当拖网拉上冰面的时候,构成了冰湖腾鱼的奇妙景观。
多年来,家乡人民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创新。为提升西部湿地的生态功能,启动实施河湖联通工程,把松花江、嫩江、洮儿河水引向西部湿地,使吉林西部二三百个泡沼相连、渠水相通,重现水肥、草绿、景美、物丰的勃勃生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实行最严格、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实现了连续3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在全国乃至世界创造了森林防火了不起的奇迹!我记得,当年在省里工作时,我亲手接受了国务院给吉林省颁发的森林防火奖牌;20年后,我在国务院工作期间,又亲手把森林防火的奖牌授予家乡。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