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 李叶)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近日接受采访,前瞻“两会”经济热点。作为资深的“两会”人物,在谈到今年“两会”经济热点时,辜胜阻表示,去年年底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两会将使改革从设计规划推进到落实和执行阶段。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会高度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如何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如何使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如何在房地产市场严重分化的条件下建立楼市长效机制和实施差别调节、如何治理大都市地区的大气污染缓解“十面霾伏”。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举世瞩目的城镇化议题
辜胜阻认为,新型城镇化及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客观存在目标将成为今年两会最重大的热点问题。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城镇化时间表细化,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他强调,城镇化不能只看户籍,有了户籍没有公共服务也不能叫市民化,让城市常住人口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是市民化的关键。要让四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市民化,可采取四种不同的形式:一是不改变户籍、持有居住证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城镇常住人口市民化形式。这种市民化人口在流入地享有类似子女教育等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留农村户籍。这种市民化形式最受欢迎而改革共识最高。有调查表明:约75%农民工不愿意改变户籍,因为80%的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是不稳定的,而农业户籍上又附着了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各种涉农补贴,“含金量”非常高。农民的心态决定了这一形式是未来市民化的最主要的形式。二是不改变户籍、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市民化形式。这类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城镇化了,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没有“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这是当前社会代价最小、市民幸福感最好的城镇化方式,这种方式在东部十分流行而最具有生命力,正逐渐由东部转向中西部。三是农业人口改变户籍、落户城镇的市民化形式。这类人要放弃农业户籍和附着在土地上的福利,但可平等享有市民的所有权利。对这种类型的市民化要静观其效,因为差别化的落户政策使农民工在大城市落不了户,小城市又不愿意去落户,这种市民化方式风险最大,要稳而不能快。四是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村民变市民的市民化形式。城中村改造既可以惠及城中村农业人口,又可扩大城市住房供给,关乎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又关系到数量的增长,这种形式潜力很大,可大力推进。
人口老龄化及如何养老:经济社会的重大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辜胜阻表示,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并呈现出六大特点:一是老龄人口的基数大、比值高、增长速度快;二是在群体结构方面,需要特别照顾的“失能、高龄、三无、空巢”四类人群的绝对量和比重都很高;三是在养老模式方面,家庭规模和结构变化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四是劳动力供给和养老资源同时减少,一方面会形成用工荒,另一方面会造成养老荒;五是在城乡分布方面,农村地区养老问题将更加突出;六是“未富先老”与“未富先骄”同时并存。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