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生活在城市角落里的人,他们的生计是和地铁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一个女人领着残疾的丈夫,或者妈妈抱着年幼的孩子,在车厢中缓缓穿行,一边用劣质音响设备唱着各种流行歌曲,一边乞讨。一个年轻的小伙儿灵活地一路小跑在乘客之间,见缝插针地散发家族豪宅、度假别墅、郊区农庄等房地产小广告。在某个换乘通道,衣服破旧的老太太每天都靠墙坐在地上,身前堆满了小山一样的空饮料瓶——那是走过路过的乘客自发给她的。一个中等身材的白发老人,每天站在动物园站的西南口,回收乘客手中看完的报纸,还经常帮忙指路,看到有人不小心掉了东西,也会提醒。
焦瑞青看过一个微纪录片,导演用长镜头特写的方式,拍摄了地铁上乘客的各种表情,镜头对准他们的嘴巴和眼睛。“嘴巴是缄默的,眼睛是迷茫和焦虑的,这是典型的中国都市人的表情吧。”焦瑞青说,“从地铁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节奏之快,晚上十点半,地铁上仍然熙熙攘攘。地铁是城市的一面哈哈镜,会有夸张变形,但反映的的确就是这个城市。”
但赵艇还是每天都感叹只有地铁才能满足他的出行要求:“便宜!快捷!准点!”而且,地铁让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与这个城市连为一体:“在地铁上,可以让我集中看到这座城市里,来自不同地方、从事着不同工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的风格。这种体验让我有一种存在感。”
陈然过完年后搬家了,因为又有新的地铁线路开通,于是他搬到了不太拥挤的新站附近;还买了一个平板电脑,用来在地铁上看电子书。地铁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个度量衡,比如约朋友见面是在地铁站、计算交通时间是有几站地铁。陈然说:“我每天都像出入在地上、地下两个城市。只有把两者合起来,才是我完整的生活。”
在这个位于北京东五环外的新地铁站周围,大片的高层住宅楼和大商场正在拔地而起,预示了不久之后这里的繁华。可现在只要一刮风,建筑工地的扬尘总让路过的陈然“尘满面、鬓如霜”。但他也并不希望工地早早完工,“如果地铁站周围设施都完善了,房租就又该大涨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