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的另一个城市:你是“饿晕派”吗?【4】--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地下的另一个城市:你是“饿晕派”吗?【4】

2013年04月16日09:31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城市的一面哈哈镜

  每个城市的地铁都有鲜明的个性。张岩在美国地铁上做的最常规的事就是认真看站牌:“美国地铁的大部分车厢既没有语音报站,更没有电子显示牌,所以每到一站就要瞪大眼睛看窗外车站墙上写着的站名,要不就坐过站了!”看来地铁历史悠久有时候并不是好事,尤其在没钱翻新的情况下。据说去年一场桑迪飓风,让纽约地铁也变成了“积水潭”,却也帮助当局一举歼灭了地铁站里的大批老鼠。

  在香港生活多年的徐可,对香港地铁口的“卖旗筹款”活动印象深刻。卖旗筹款,指的是慈善机构邀请一些义工,拿着钱袋和大量小贴纸(过去是小旗帜,因而得名)在街头向普通市民募捐。当市民把钱投进钱袋后,义工就会把贴纸贴在他们的衣服上,这已经成为香港文化之一。

  徐可还喜欢看“歌词秀”,这大概是香港地铁最文艺的一张名片。流行歌曲的歌词被做成灯箱装饰在地铁站内,内容还与地铁空间有着微妙的契合。“突然好想你,你会在哪里”,“感谢车站里,尚有月台曾让我们满足到落泪”……

  站台、偶偶、别离,这些元素让地铁在很多文艺作品中成为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比如几米的漫画《地下铁》、吕克·贝松的电影《地铁》,还有同名的电视剧、音乐专辑。不过对大部分人来说,地铁可能没那么浪漫。

  如果在城市的火车站附近上地铁,车厢往往会被大量红蓝条的编织袋占据空间,拥挤不堪。每年除夕夜,当地上的城市开始欢庆团圆时,地下的城市往往空无一人。过完年后,城市的运转需要依靠这些编织袋的主人,才会慢慢走上正轨。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