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會面”
——兩岸民眾熱議兩岸領導人會面成果和意義
7日下午,兩岸領導人會面在舉世矚目中圓滿結束。
會面結束了,但由此引發的“沖擊波”才剛剛開始輻射。
記者乘坐出租車回酒店,剛坐上車,司機瞟了一眼我胸前的採訪証,用濃重的潮汕口音說:“今天的‘習馬會’,好啊!”
“你還挺關心這個哈。”我故意揶揄他。
“當然啦,我是華人,祖籍廣東,看到兩岸好,我們當然很開心。”
下車時,我記住了這位叫張繼的新加坡華人朴素直白的話語。
蹲守“習馬會”的記者在酒店“解決”工作餐。光明日報記者 馬勇幼攝
此前,從台灣趕來採訪此次“習馬會”的台灣中天電視著名主播盧秀芳認為,這次“習馬會”必將載入史冊,它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兩岸領導人的對話交流機制,為兩岸關系的良性互動搭建了橋梁。同時,在如此重要的一個時間點,擱置爭議,共創雙贏是非常有智慧的。
在新加坡工作十幾年的台胞周建瑞說,絕大部分台灣民眾是贊成兩岸和解的。兩岸起爭端對全亞洲來說是不幸的。“這些年,馬英九領導台灣,為兩岸關系的良性交流作出了很多的貢獻,我們大家都不希望某些短視的政客為一己之私破壞這好的局面。兩岸人民互相折騰,不劃算。”這位頭發花白的台胞越說越激動,“兩岸適當時候要聯手,共同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現在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好的時候,我希望兩岸經濟能更好地發展,這樣也能把‘一帶一路’的功能輻射出去!”
86歲的台胞、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名譽會長黃永本和夫人、泰華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陳美如也趕來為“習馬會”鼓與呼。黃先生說:“我在外漂泊了大半輩子,如今想葉落歸根。我們衷心希望兩岸關系越來越好,兩岸人民越來越幸福。”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殷存毅認為,此次“習馬會”最大的亮點,在於兩岸的中國人有政治智慧和政治能力,在雙方還沒有完全解決政治分歧的條件下,能夠尋找到恰當的方法,來進行高層的會面及平等協商。意義在於,第一,向台灣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隻要不挑戰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能夠維護這個基礎,兩岸都是一家人,縱有千種問題,萬種誤解,都可以找到解決的途徑和方法。如果要挑戰這個基礎,和平的局面就可能會受到損失,兩岸關系就可能開倒車,這也是兩位領導人再三強調的重點。實際上是兩岸領導人再度重申、穩固了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就是“九二共識”。同時,在此基礎上,還有更高的向往和憧憬。兩岸都是中國人,應該攜起手來,一起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共同努力,這樣兩岸人民都會大受其利。
“第二,兩岸領導人的會面,不光是重申、強調兩岸發展應該有的方向和應該作出的歷史性選擇,還有實實在在的成果,比如建立更高級別的熱線,兩岸互設辦事處等,這些會對穩定兩岸關系起到重要的作用。”殷存毅說,第三,兩岸領導人的歷史性會面,向國際社會傳達了這樣一種信息,兩岸中國人之間的事情,我們有能力有智慧來解決。他人想利用我們之間的分歧和問題來插手、干涉甚至遏制中國,我們不會答應也不會允許,這是兩岸共同的心聲。而兩岸的和平局面也會給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安全帶來積極影響。
對於11月7日這個美好的日子,大陸網友“信仰守望”說:“11·7,寓意‘要一起’,很好啊。”
對於“習馬會”,網友“武建平”樂於給出這樣的評價——“偉大的會面,撼動世界”。
(光明日報新加坡11月7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鄧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