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3時,新加坡香格裡拉大酒店會見大廳。身著深色西服,分別系著紅色、藍色領帶的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從大廳兩側同時走出,相向而行。在黃色幕布中央前方,他們將手伸向對方,緊緊握在一起。這一握,穿越了66年的歷史風雨。這一握,樹起兩岸關系史上重要裡程碑。(新華網11月7日)
“習馬會”已經上了世界媒體的頭條,這是從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談。兩岸領導人握手足足有80秒,場面讓人印象深刻。7年來的和平成就回顧、“九二共識”和對未來的展望……顯然,“習馬會”的成果超出人們的預計。實際上,“習馬會”的隱形成果影響更為深遠——讓台灣同胞看到大陸的包容和開放。
長期以來,由於政治因素,台灣同胞所看到的大陸形象並不是完整的。1987年11月2日,國民黨政權開放台灣同胞赴大陸探親,結束了兩岸將近四十年的隔絕狀態。彼時,大陸與台灣發展仍有一定距離,台灣同胞的生活水平更高,他們認為的大陸比較落后,從而留下了刻板印象。
近些年,大陸對台灣政策走“基層路線”。6年前,兩岸開放陸客赴台游以來,為島內旅游業注入了“活水”,帶旺了餐飲、酒店和運輸等行業,甚至夜市小攤販也多了不少生意。同時,大陸在經濟發展、撤僑行動和國際重大問題所發揮的影響力,都給大陸積累起形象的正資產。
十年前的“胡連會”,讓台灣同胞開始正視大陸的影響力﹔2008年的奧運會,讓台灣同胞看到大陸的經濟實力﹔2015年的“習馬會”,則是讓台灣同胞看到大陸的包容和開放。習近平提出:“我們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大陸給台灣同胞傳遞明確信號:大陸並不是要“吃掉”台灣,而是提高兩岸中國人民的福祉﹔大陸願意與台灣同胞一起面對問題,為兩岸營造和平的氛圍﹔大陸願意向台灣同胞展示坦誠的一面,最大限度減少誤會。
通過“習馬會”,大陸主動釋放誠意,給台灣同胞和世界展示了開放的大陸形象。下一步,兩岸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雙方更加靠近,增進了解,加強互信。未來,大陸對台政策還要多走“基層路線”,不僅讓更多的大陸游客去台灣旅游,也要讓更多的台灣同胞實地了解真實的大陸,讓更多的人成為兩岸和平的堅定支持者。
據媒體報道,“習馬會”中晚宴環節,雙方就用“AA”的方式均攤費用,這就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兩岸交流很平等,大陸很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