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中俄媒體論壇在俄羅斯“北方之都”聖彼得堡市隆重舉行。今年5月,中俄兩國領導人共同決定,將2016年和2017年確定為中俄媒體交流年。這一決定將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深化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促進兩國媒體在全媒體時代的全方位合作。此次論壇將為中俄媒體交流年預熱。
大願景,推動交流機制化
親仁善鄰,國之寶也。2001年,中國和俄羅斯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將兩國“世代友好、永不為敵”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要真正實現這一共同的願景,不僅需要兩國領導人的決心和政治智慧,更需要兩國民眾的參與和支持﹔不僅需要經貿層面的務實合作,更需要人文領域的緊密溝通。從實踐層面來看,自2006年以來,雙方先后舉辦了“國家年”“語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等雙邊活動,數千項豐富多彩的互動合作讓兩國民間熱絡起來,兩國媒體也依托上述活動建立起多層次、廣泛的溝通合作平台,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中方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俄羅斯媒體積極參與其中。2014年7月,在人民日報社主辦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媒體合作論壇上,俄羅斯媒體提出要積極與中方合作,在媒體層面實現互聯互通。雙方主流媒體還共同承諾,開展形式多樣的對話交流和新聞產品互換,推動人員往來,分享技術進步,實現聯合採訪。
短短兩個月后,秉承實干精神的中俄媒體人馬上落實了這一承諾,人民日報社與俄羅斯塔斯社在兩國邊境口岸城市共同舉辦了“龍江行”中俄主流媒體大型聯合採訪活動。作為落實兩國領導人共識的舉措之一,活動吸引了來自塔斯社、俄羅斯報、俄羅斯REN電視台等主流媒體的10多名記者。除文字、攝影、攝像記者外,俄方還派出了多位資深制片人和國際關系專家,豐富了活動內容。最值得一提的是,活動恰逢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主席馬特維延科訪華,她隨即決定出席啟動儀式。馬特維延科在啟動儀式上說:“我希望像你們一樣穿上紅色的隊服,去參加這次活動。”貼心的話語,令採訪團成員激動不已。
通過此次聯合採訪,兩國媒體人熟悉了彼此的工作模式,消除了觀念上的誤解,建立了牢固的互信。雙方都認為,保持這一活動的高規格和影響力十分有必要。緊湊的活動安排和充實的採訪內容,讓兩國媒體人收獲了日常採訪難以得到的資源。因此,雙方決定將這一活動機制化,在中俄兩國輪流舉辦。
增互信,從相識走向相知
中俄媒體間的合作與友誼近年來以前所未有的規模不斷拓展。長期合作幫助兩國媒體人增進互信,加深了解,兩國媒體早已從相識走向相知。
多年來,本報與塔斯社、今日俄羅斯通訊社、俄羅斯報等俄羅斯主流媒體保持著密切的交流與合作,多次在兩國國家領導人的共同見証下簽署合作協議,旨在促進兩國媒體進行客觀、專業的報道,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相互理解。本報與上述俄羅斯媒體相互轉載網絡新聞資源,開展聯合採訪,互相提供專家約稿,並就媒體融合發展等議題進行廣泛交流。
塔斯社副總編阿布哈京曾在中國工作12年,每年在中國全國兩會等重要會議舉辦時,他對相關議題格外敏感。幾乎每次遇到大事件,他都會主動跟本報記者聯系,溝通採訪安排。在他和朋友的努力下,塔斯社派駐中國的記者數量不斷增加。
為配合中俄共同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俄羅斯《真理報》特地約請本報記者為其撰寫了題為《中國兄弟銘記蘇聯貢獻》的文章。俄羅斯外媒網全文刊登了本報5月5日的專版文章《為正義和榮譽拼死一搏——偉大衛國戰爭永載俄羅斯和人類史冊》。文章長達5000多字,俄方不厭其煩地幫助譯校,令人感動。
此外,今日俄羅斯通訊社創辦的“衛星”中文新聞專線,為本報專門提供了免費的資料庫賬號。“莫斯科24”“第一頻道”等多家電視台也多次邀請本報記者參與節目制作,發出中國聲音。
拼敬業,有競爭更有合作
俄羅斯作為大國,不僅是諸多國際大型會議青睞的舉辦地,本國舉辦的各類活動也吸引了大量國外媒體記者。每當此類活動舉行時,媒體中心便是各路記者的賽場。熟識的俄羅斯媒體同行遇到本報記者,都會前來探討選題,比較發稿量,更多的時候則是一同廢寢忘食地在電腦前敲擊鍵盤。
通過多次與俄媒同行共事,相互之間對彼此的工作方法和報道方向都有了比較透徹的了解,同時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雙方都能盡力為彼此排憂解難。去年,本報推出“共享絲綢之路”特刊,與本報記者共同採寫文章的國際文傳電訊社記者德米特裡耶娃以及當地電視台的同行們積極幫助推廣文章、協助落地,並為記者制作視頻報道提供了不少資源。本報記者也應俄媒同行需求,對刊發文章進行調整以適應當地讀者,並將文章譯好供其採用。
基於長期合作,中俄媒體人之間已默契十足。地處寒帶的俄羅斯異常珍惜來之不易的暖日,因此夏日休假期間很不希望被打擾,但俄媒體專家等卻有求必應,在接受採訪時從不“遲到”。
與俄媒同行合作的過程中建立的深厚戰友情,為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中俄媒體都意識到發展全媒體、拓展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性。在這方面,雙方仍有很大的合作空間。俄羅斯媒體在俄語地區具有不可比擬的影響力,而全球中文受眾的數量也十分龐大。在中俄媒體交流年框架內,雙方將共同努力,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服務,共譜中俄媒體友好合作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