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段知財。
當年數萬川東北男兒奔赴抗日前線,目前達州健在抗戰老兵僅剩67人
“唉!腰杆痛啊!”6月10日,從達州的一戶人家裡,傳出幾聲斷斷續續的嘆息。每次聽到這個聲音,段家志都會感到揪心,“雖然都聽了幾年,但每次聽到都想去幫父親承擔。”嘆息的老人名叫段知財,今年94歲。自從2012年開始,段老就感到腰杆特別痛,家人帶他前往醫院檢查,而這一檢查卻不得了,從拍攝的X光片上,可以看見老人的左腹部肌肉裡竟然嵌入了一顆長3厘米呈子彈形狀的物體。
“我父親當年參加過抗戰,是新一軍新30師88團的,參加過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子彈應該是70多年前,在密支那戰場上對日作戰時受傷所致。”段家志說。
四川抗戰老兵救助會達州分會分會長張紀唐介紹,遠征軍老兵段知財是在今年5月初才發現的,當年數萬川東北男兒出川抗戰,而截至目前,達州發現的健在抗戰老兵僅剩67人。
老人腰痛檢查后竟發現體內有子彈
“一開始還以為是風濕。前幾年父親也偶爾會說腰腿痛,但直到2012年,父親的腰腿痛突然加深,家人就送他到達州的醫院檢查。”10日段家志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但是令段家沒有料到的是,在醫院出具的X光片上,段老的左側盆骨處竟然出現了一顆子彈形狀的物體。
醫生告訴段家志,老人腰腿疼痛正是因為這顆子彈“作怪”。“我們又拍了CT再次確認,確實是子彈。”雖然,以前聽過父親年輕時當兵打仗的故事,但他也是一時不敢相信,一顆子彈會在人體內“藏”了近70年,“醫生說,子彈是可能是當年被擊中后,沒被檢查出來,才遺漏在了體內。”
為了給讓父親減輕疼痛,段家志咨詢醫生可否通過手術取出子彈。但經過會診,醫院醫生表示,由於老人年紀較大,身體狀況並不太好,一旦動手術,危險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這顆子彈一直埋藏在老人體內。
兒子推測子彈應是密支那戰役遺留
子彈是什麼時候留下的?怎麼就在體內存在了70年?一個個問題,讓段家人都感到困惑。在兒子的詢問下,段知財開始回憶當年的抗戰往事,一五一十道出了實情。
1944年8月,在緬甸戰場上,段知財所在的新一軍新30師88團,與日軍在密支那發生激烈戰斗,由於敵人佔據工事和裝備的優勢,段知財所在部隊傷亡慘重。隨后,在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命令下,新30師88團、89團與50師150團等共同發起總攻,經過近100天的日夜激戰,終於攻克了滇緬公路要沖—密支那。
“就是那時候,我父親受了重傷,那顆彈頭,應該就是在那場戰爭中留下的。”段家志說,父親在那場戰斗中撿回了一條命,但沒想到也留下了一顆當時的子彈在身上。
背景資料/
血戰密支那
1944年4月29日-1944年8月4日,中國駐印遠征軍反攻緬甸戰役中進行的一次城市進攻作戰,最終佔絕對優勢的中美混合支隊歷時近100天,以傷亡6000余人的代價殲滅日軍3000余人,迫使剩余的日軍800人退出戰斗。
實習記者 楊力 記者 余行(圖片由四川抗戰老兵救助會達州分會志願者張紀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