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12日結束了歐亞三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之行。又到了盤點成果的時候啦。這次出訪6天,橫跨9個時區,時間緊湊。對出訪成果如何評價?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為此專門採訪歐亞問題專家。
體現中方維護二戰成果、推進地區和世界和平的立場
馮玉軍(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
習主席參加俄羅斯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這體現了中國方面銘記歷史、維護二戰勝利成果的立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同反法西斯盟國共同抵御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並肩作戰,贏得了輝煌勝利,理應隆重紀念。
左鳳榮(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國際政治研究室主任):習主席應邀出席俄羅斯舉辦的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的紀念活動,會見蘇聯衛國戰爭老戰士代表,這彰顯了中國和蘇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表明中俄決心同反法西斯戰爭同盟國一道,共同捍衛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成果,反對某些國家蓄意否定和歪曲二戰歷史及以聯合國為核心的戰后和平國際秩序。在國際形勢發生大變革、大調整的今天,紀念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更具有特殊的意義。
姚培生(前駐哈薩克斯坦大使):中國和蘇聯都受到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的侵略,犧牲巨大,中俄完全有理由維護二戰的勝利成果,做出自己的努力,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具有完全一致的立場。重溫歷史,是目前最大的課題。通過習主席訪問這三個國家,向世界表明了四個國家維護世界和平和正義的意願。
李建民(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習主席此次出訪,主線之一是參加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重頭戲是紅場閱兵式。紀念戰爭,就是為了避免戰爭,這對於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反對霸權主義、反對戰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
馮玉軍:出訪期間,中國同哈、白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框架下達成了協議,中俄發表的兩國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具有重要意義,體現了中國與這些國家共同推進地區一體化、尋求可持續發展的願望,也為今后“一帶”項目在這些國家更好“落地”打下堅實基礎。
左鳳榮:習主席此次出訪,推動了“一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的對接。哈、俄、白都是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中國與三國在“一帶”框架下達成的協議,重在落實。
姚培生:對接的作用不可低估。中俄聯合聲明表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主張和歐亞經濟聯盟一致,可以促使中國與相關國家在鐵路、公路、能源項目、工業園區等務實合作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的成果表明,中方的這個倡議得到了西部、北部最大鄰國的認可和支持,中國與本地區國家正在實現“和諧互補”。
李建民:加深與哈、俄、白的雙邊關系,是夯實“一帶一路”基礎的重要行動。因為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俄羅斯都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途經國。這次,中國和它們分別簽署了合作協議和聯合聲明,其中最重要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為深化合作進行了鋪墊。
中國與三國戰略伙伴關系全面推進
馮玉軍:通過習主席此次出訪,中國在推進同哈、俄、白三國之間的戰略伙伴關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進展,內容更加豐富,動力更加強大。中白工業園、中哈產能對接、中俄之間30多個合作協議的簽署都具有重要意義,反映中國同這些國家之間經濟的互補性和進一步開展務實合作的巨大潛力。
姚培生:習主席這次訪問三國,是空前的“豐收之旅”。在俄羅斯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與其簽訂了多方面合作協議,表明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此外,中俄在國際信息安全領域的合作,也非常重要。互聯網的安全是世界性的問題,中俄簽訂的協定為世界做出榜樣。我們與三國的關系都是“全面戰略性”的,習主席在訪問期間也向這些國家表明了要深化彼此的政治互信,這是深入發展雙邊關系的基礎。
李建民:習主席在訪俄期間,同俄方簽署的另一個重要文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倡導合作共贏的聯合聲明》。聯合聲明提出和界定了多個領域的內容,簽署了在能源、航空、金融等領域的文件。這意味著中俄關系已經在多個維度、全方位地深入推進。中俄的大國關系建設,將不僅有共同領域合作,也會在高契合點、高水平、高層次上運轉,已經趨向於成熟化,彼此有高度的包容互鑒。當前,中國與俄羅斯兩個大國的戰略有了“相向而行”的特點,真正的在大戰略上有了對接、默契的合作,兩國高層與民眾之間的交往日趨深化。中俄在政治熱情上很高漲,已經超越了簡單的雙邊關系的層次。雙方的合作,在未來可以提升各自在全球事務中的地位。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