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2015專題】紀念中國人民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人民網>>時政>>正文

呈現抗日英雄血肉豐滿的另一面——訪“搶救民間家書項目”負責人張丁

2015年05月11日10:38  來源:文匯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呈現抗日英雄血肉豐滿的另一面(附照片)(圖)

左權與妻子劉志蘭、女兒左太北的合照。圖片由中國人民大學家書文化研究中心、搶救民間家書項目組委會提供。

左權與妻子劉志蘭、女兒左太北的合照。圖片由中國人民大學家書文化研究中心、搶救民間家書項目組委會提供。

呈現抗日英雄血肉豐滿的另一面

——訪“搶救民間家書項目”負責人張丁

本報記者 錢好

“搶救民間家書項目”啟動至今已經整整10周年,征集到的上百封抗戰家書分別被國家博物館和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收藏

“現在兒就要離開大別山,走上最前線消滅敵人,保衛中華,望雙親不要悲傷挂念,兒為偉大而生,光榮而死,是我做兒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這是新四軍年僅24歲的連長程雄在抗日戰場上寫給父母的辭別信,也成了他的絕筆。

這樣的抗戰家書,“搶救民間家書項目”負責人張丁在10年中已經收集了上百封,有的是一筆一劃鄭重地寫在信箋上,有的則是在包裝紙上匆匆寫就。從抗戰將領到普通百姓,這些從戰火紛飛中留存下來的隻言片語,是寫給最親近的家人的心聲,真實地記載了日軍侵略帶給人們的傷痛、憤怒,以及戰士們為保衛家國舍生忘死的壯志豪情。

2005年4月,“搶救民間家書項目”正式啟動,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等單位聯合向海內外征集家書。此后,一封封家書陸續從世界各地寄來,這其中有不少是寫於抗日戰爭時期,最早的落款日期是“九一八”事變發生不久,最晚的一封寫於抗戰剛結束,涵蓋了中國抗戰的全過程。書信的內容,既有身在沙場,對子女、對愛人的叮嚀,誓死衛國的決心﹔也有故鄉淪陷后,流離失所、飢寒交迫的憂憤。張丁說,所有收集到的家書,無論原件還是復印件,均由所有者無償捐贈。盡管是私人信件,涉及家庭隱私,但捐贈者們都是一個想法:這些家書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應該被更多人看到。

“以前,我們從書本、影視作品中接觸到抗日英雄,往往隻看到他們在戰場上面對強敵的那一面。但從他們親筆留下的家書中,我們會看到他們血肉豐滿的另一面。他們也有兒女情長,也有對老父幼子的牽挂,但在大敵當前的時候,真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張丁感慨地說。他向記者介紹,在捐贈者中,有一位已經年逾七旬的左太北女士,她是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的女兒。左權在山西十字嶺戰斗中犧牲時,左太北才隻有2歲。在成長的過程中,左太北對父親的印象,就是歷史記載的那一次次戰役中,那個勇猛的抗日英雄。直到1982年,她才從母親寄來的一摞家書中,第一次看到父親的字跡。這些信都是左權寫給妻子的,日期從1940年8月到1942年5月,在最后一封中有這樣的話:“在閑游與獨坐中,有時總仿佛有你及北北與我在一塊玩著、談著,特別是北北非常調皮,一時在地下、一時爬著媽媽懷裡,又由媽媽懷裡轉到爸爸懷裡來鬧個不休,真是快樂。”時至今日,每每重讀這些字句,左太北都禁不住流淚:“看了信以后我才覺得,我真是有個父親,有一個那麼愛我的父親。”

“搶救民間家書項目”啟動至今已經整整10周年,征集到的上百封抗戰家書分別被國家博物館和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收藏,其間還整理出版過《抗戰家書》圖文集。征集仍在繼續,就在記者採訪的當天,張丁還收到了一封新的家書捐贈。但與此同時,許多十年前的捐贈人,如今卻怎麼也聯系不上了。張丁憂慮地說,抗戰時期的家書,距今已經70多年了,不妥善保存的話很容易就會被損壞。更令人心焦的是,當年的寫信人和收信人大都已經不在,他們的子女也都七八十歲了。“我們搶救的速度趕不上家書消失的速度,著急啊!”他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報道,讓更多人重視抗戰家書的搜集和整理,讓家書中的精神得以承續。

(責編:曾偉、盛卉)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