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正文

俄羅斯成全球閱兵最多國家 僅在紅場就舉行150次

張婷

2015年05月10日09:19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俄羅斯成全球閱兵最多國家 僅在紅場就舉行150次

  2014年11月7日紅場閱兵。

  2012年11月7日紅場閱兵,士兵們身穿二戰老戰服。

  2014年5月9日,一名老兵在紅場。

  在剛剛過去的5月9日,約1.5萬名士兵、近200件武器裝備和140架飛機參與了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紅場閱兵。今年的紅場閱兵可謂是現代史上規模最大的閱兵式。為了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閱兵,普京早在2013年初就簽署了總統令,專門部署閱兵各項籌備工作。可以說,俄羅斯是全球閱兵最多的國家,閱兵的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也最具觀賞性。據不完全統計,二戰后,僅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閱兵已達150次,在全俄羅斯,大大小小的閱兵式已舉行了近200次。為何紅場閱兵在俄羅斯人心中佔據如此舉足輕重的地位?這還是要從70年前的那場衛國戰爭說起。

  淵源

  25分鐘的閱兵

  紅場毗鄰克裡姆林宮牆,全長700米,寬130米,總面積9萬余平方米。17世紀中葉起開始稱“紅場”。

  紅場閱兵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戰前。史學家們認為,早在1818年,紅場上就曾舉行過慶祝紅場紀念碑落成的盛大典禮。隨著沙俄國力強盛,閱兵漸成傳統。在當時的首都聖彼得堡,每年春季和冬季都要舉行例行閱兵式。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首都由聖彼得堡遷往莫斯科,紅場從那時起也就成為閱兵的最主要場所。

  如今被固定下來的“5·9”勝利日閱兵傳統,起點則在二戰時期。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閃電突襲(前)蘇聯。短短10天之內,德軍突進蘇聯600公裡。希特勒狂言三個月滅亡蘇聯。對於這場戰爭,蘇聯並未做好防御准備。戰爭進行五個月,德軍打到了距莫斯科市區僅10公裡處,殲滅了蘇軍19個集團軍和250個師。

  蘇聯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1941年11月初,正值莫斯科會戰關鍵時期。蘇聯的傳統紀念節日——十月革命周年也日益臨近。

  11月1日,蘇軍大將朱可夫被召到最高統帥部。斯大林提出,當年的十月革命節,在紅場舉行傳統閱兵式。斯大林尋求朱可夫的意見:前線的形勢是否允許蘇軍這樣做?

  朱可夫分析,德軍在10月份的作戰中遭到嚴重損失,應當沒有能力馬上發動大規模進攻。為鼓舞全軍氣勢,兩人最后決定:舉行閱兵。

  11月7日清晨,莫斯科天降大雪。僅僅6天的秘密籌備之后,處於德軍包圍圈中,炮聲隆隆的莫斯科,舉行了紀念十月革命24周年紅場閱兵式。閱兵式結束后,受檢閱的士兵便直接奔赴前線,參與作戰。

  這年的紅場閱兵,時間隻有25分鐘。許多士兵甚至搞不清方陣隊形和檢閱路線。以其為轉折,在其后的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軍擊破德軍不敗神話,並於當年12月轉入反攻。

  歷程

  從最榮耀到最感動

  1945年5月9日,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6月24日,蘇軍在紅場舉行了慶祝戰爭勝利大閱兵。這年的紅場閱兵,被稱為“最榮耀的閱兵”。

  在這場閱兵中,200名老兵倒持戰爭中繳獲的200面納粹軍隊旗幟,走過檢閱台,最后把旗幟拋在位於紅場西南方的列寧墓腳下。這成為紅場閱兵史上最經典的瞬間之一。

  在歐洲的傳統中,投降儀式上早就有將戰敗者的旗幟拋擲在勝利者統帥腳下的傳統。這一舉動也承襲了當年俄軍將拿破侖的軍旗拋在沙皇面前的一幕。

  此后,紅場閱兵基本保持“逢五”、“逢十”大慶的傳統。直至1991年蘇聯解體,紅場閱兵暫停。1995年,衛國戰爭勝利50周年之際,俄羅斯再次恢復紅場閱兵。

  2005年,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這一年的紅場閱兵,因邀請了眾多二戰老兵,被冠以“最感人紅場閱兵”的稱號。

  當天的閱兵式上,2600名老兵乘坐軍用卡車從檢閱台前通過,他們依然做出標准的軍禮。來自中國、美國等5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觀看了閱兵式。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也受邀出席。本屆紅場閱兵式也是目前為止出席國家元首最多的一次。

  細節

  處處可見對戰爭的緬懷

  歷年舉行的紅場閱兵,其流程是基本固定的,分為迎軍旗、總統致辭、檢閱方陣、總統接見等環節。除了1941年那場包圍圈中的閱兵,紅場閱兵的時間一般都在1小時左右。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李建民指出,自18世紀,閱兵式作為一種國家儀式成形以來,俄羅斯的紅場閱兵是對閱兵式這一儀式繼承得最完整,也最持續的閱兵式。

  在閱兵的每一個環節,處處可見對衛國戰爭的緬懷和致意。

  旗手會在《神聖的戰爭》軍樂聲中,高舉俄羅斯國旗和勝利旗,自紅場東南穿越整個紅場行至歷史博物館南牆下。

  自2010年開始,開場的第一首軍樂都是《神聖的戰爭》,今年的紅場閱兵也不例外。這首軍樂曲是在衛國戰爭中寫就的,它對俄羅斯人的意義不亞於國歌。1941年6月22日,德國不宣而戰,閃擊蘇聯。詩人瓦·列別杰夫-庫馬奇當天寫下詩篇:起來,巨大的國家……讓高貴的憤怒翻滾,進行人民的戰爭,神聖的戰爭。24日,這首詩在報紙發表,一位紅軍軍官拿著報紙找到紅旗歌舞團長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夫,請他為這首詩譜曲。

  27日早上,紅旗歌舞團首次演唱了這首歌。亞歷山大的兒子博利斯回憶說:“當時,很多士兵坐在簡陋的木箱上抽煙。他們聽完了《神聖的戰爭》第一段唱詞,立刻站了起來,掐滅了煙卷,靜靜地聽我們唱完,然后要我們唱了一遍又一遍。”

  而閱兵式中使用的紅色勝利旗,來源於1945年4月30日14:25蘇軍在柏林國會大廈升起的旗幟。

  1965年衛國戰爭勝利20周年時,勝利旗原始旗幟曾出現在閱兵式中。此后紅場閱兵中使用的勝利旗,均為經特別許可制作的復制品。

  紀念

  閱兵成全民節日

  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4月底公布的一份民意調查結果顯示,90%的被訪者表示將觀看紅場閱兵的電視直播,20%的受訪者表示將親自參與所在城市的閱兵活動。

  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研究員周晨鳴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自衛國戰爭以來,不論是前蘇聯還是俄羅斯的領導人,都非常注重對衛國戰爭精神的傳承。俄羅斯聯邦內部民族眾多,面對著各種各樣的民族問題。勝利日紅場閱兵,對內,是凝聚俄羅斯人民力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絕佳時機。對外,則是展示俄羅斯軍事實力的秀場,也是推廣俄羅斯自行研制武器的賣場。

  李建民分析,紅場閱兵還有一個更為直接,也更為核心的作用:緬懷戰爭英雄,珍惜勝利成果。蘇聯在二戰中,共損失了2700萬軍民,二戰對蘇聯的影響刻骨銘心。“基本上每個俄羅斯家庭往前推兩代,都有人參戰,或經歷二戰。”

  普京曾在2005年慶祝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紅場閱兵式上說道,5月9日勝利日是俄羅斯最親切、最真誠的全民節日。它曾經是,現在是,未來也將是一個神聖的日子。“這個日子使我們所有人變得崇高。這個日子使我們的心靈充滿了最復雜的感情。既有喜悅,又有悲傷、痛苦以及感激。它呼喚我們作出最崇高的道德舉動,它要求我們再一次向那些使我們得以自由生活、勞動、歡樂、創造、相互理解的人們致敬。”

  【你不知道的紅場閱兵】

  紅場閱兵不隻勝利日閱兵

  俄羅斯每年固定舉行的紅場閱兵有兩次,分別在5月9日和11月7日。5月9日是為紀念衛國戰爭勝利,11月7日則是為紀念十月革命及1941年11月7日的紅場閱兵。

  勝利旗幟無緣首次勝利日閱兵

  “勝利旗幟”是指蘇軍在1945年4月30日插到柏林國會大廈的旗幟,是納粹徹底崩潰的象征。

  因旗手傷病,勝利旗幟無緣首次勝利日閱兵。它的首次亮相是在1965年5月9日的勝利日閱兵上。

  紅場閱兵不是年年有

  1995年之前,一般隻有“逢五逢十”的大慶才會在紅場舉行盛大閱兵儀式。

  蘇聯解體后,1991年至1994年均未舉行勝利閱兵。1995年時值衛國戰爭勝利50周年,在各界強烈要求下,勝利日閱兵慶典恢復,並從此形成一年一度的閱兵傳統。

  50周年勝利日閱兵不全在紅場

  1995年5月9日的紀念衛國戰爭勝利50周年閱兵並沒有全部在紅場舉行。因紅場翻修和地下購物中心施工,重型裝備改在莫斯科俯首山勝利廣場亮相。紅場上走過的僅是數個方陣的士兵。2008年5月9日,重型裝備才再度現身紅場閱兵。

(責編:楊芳、肖紅)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