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裡說起國際條約,大家可能覺得莫測高深,但有些迂回曲折、聚同化異的條約軼事,卻常常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近17個月連續批准了三份中國與外國締結的領事條約,凸顯了發展中外領事關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三份條約與締約雙方公民都有直接關聯,引人注目。作為條約參與者,有幾件事著實讓我難忘。
從茶館裡談起來的條約
現在,中國與菲律賓的人員交流已非昔日可比。在北京、上海遇見開朗的菲律賓樂手或家政人員早不是什麼新聞﹔在馬尼拉、宿務碰到忙碌的中國商人也不奇怪。據統計,2009年雙邊人員往來已突破90萬人次。通過雙邊領事條約確定領事官員保護中菲兩國公民利益等方面的職權日顯迫切。
2009年春節前夕,春和景明。四川成都寬巷子人群熙攘,節日氣氛濃濃。巷子內有一處茶館,青石牆,紅地磚,木格窗,古色古香。預備性商談中菲領事協定的一行人在這裡駐足。鐵觀音茶飄香滿屋,在輕鬆愜意的氣氛下,中菲雙方代表交換了對領事協定條文的看法和意見,也說起品茗之道,談論茶背后的友情與相聚。不知不覺過了幾個小時,雙方意猶未盡,但已拍掌同意加快協定談判。大家笑稱,要向聯合國秘書長推薦成都和鐵觀音茶,沒有它們可能會少一份國際條約,借助它們也許能化解很多國際紛爭。
去年10月,一些媒體在報道中菲兩國外長在馬尼拉正式簽署領事協定一事時指出,這是一份指標性的領事條約,將為中菲雙方國民提供更好的領事服務與保障。
由雙邊關系的改善促成的條約
前些日子,媒體上關於日本旅游簽証的一些報道讓我想起了今年2月生效的中日領事協定。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先后與幾十個國家簽訂了領事條約,但與永恆的鄰居——日本卻沒有條約關系。日本自上世紀60年代以后也沒有與外國簽過雙邊領事條約。
前幾年,中日兩國領導人之間的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之旅,使中日關系獲得改善,得到發展。深化和擴大雙邊領事合作,從而實實在在造福於民,成為兩國政府的一項共識,談判領事協定一事便擺上了日程。但怎麼談?短時內能否談成?一切似乎不可能有答案。
2008年暮春,雨后的東京彩徹區明,新一輪中日領事協定談判在此拉開了帷幕。雙方談判桌前的文件材料高高聳起,形成了兩座富士山。中方代表說,人心齊,泰山移,任何困難和障礙都不能阻擋我們加強合作、追求共贏的堅定信念。日方代表說,條約如果有十分,締約雙方應該五五分,達到互利雙贏。談判終於“跑”了起來,雙方距離越來越小,共同目標也越來越近。2008年10月,北京秋正好。溫家寶總理與日本時任首相麻生太郎在人民大會堂共同見証了中國和日本領事協定的正式簽署,儀式雖然簡短但隆重熱烈,不停閃爍的閃光燈記錄了那難忘的一刻。
用互信和傳統友誼凝成的條約
“吳哥窟太美了,有時間看看去。”走出上海世博會柬埔寨館的我的朋友李先生說。的確,柬埔寨近幾年逐漸成為中國人赴境外觀光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09年去過那裡的中國游客已達20萬人次。隨著大湄公河次區域旅游經濟圈的形成,獨特的真臘文化和風光還將吸引更多的中國游客。與此同時,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柬投資興業,雙邊經貿合作日漸活躍。
如果把這麼友好且密切的交往比喻為珍珠的話,那麼,條約就猶如串起粒粒珍珠的那條線。
得益於兩國老一輩領導人共同開創和精心培育的傳統友誼,中柬之間迄今已有20幾份合作協議。好上加好是商簽領事條約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柬同為《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締約國,但雙方一致認為,簽訂一份雙邊領事條約有利於兩國人民永作好朋友、好兄弟、好鄰居、好伙伴。
新的一年又到了。2010年的2月生機勃勃,金邊的洞裡薩河歡快地流淌著,一簇簇芭蕉、椰樹仿佛都在微笑。中國和柬埔寨領事條約在這裡完成簽署,中柬雙方用高度的互信和傳統友誼打造了一份條約,凝聚了一股新的友好力量。(蔡志烽)
★知識小貼示
領事條約是國家之間本著主權平等、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以及促進國際間友好關系的宗旨和原則,為確定領事機構及其成員的地位、職務、領事特權與豁免等事項而達成的外交協議。締結條約一般需經過談判、草簽、正式簽署、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審議批准(我國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互換批准書等程序。
1959年由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陳毅代表中國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領事條約》是新中國簽訂的首份雙邊領事條約。1979年7月,中國加入《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這一國際公約,標志中國領事工作進入一個全面發展的新時期。截止目前,已生效的中外領事條約(協定)共有4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