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1日電 (記者賈玥) 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在巴基斯坦議會發表重要演講,高度評價中國同巴基斯坦的全天候友誼和全方位合作,強調中巴要不斷充實兩國命運共同體內涵,為打造亞洲命運共同體發揮示范作用。
在這場題為《構建中巴命運共同體 開辟合作共贏新征程》的演講中,習近平指出,中巴友誼是肝膽相照的信義之交,休戚與共的患難之交,堪稱國與國友好相處的典范。將中巴關系提升為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是中巴全天候友誼和全方位合作的鮮明寫照,可謂實至名歸。
“今天形成的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是中巴關系幾十年發展的結果。”在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中國前駐巴基斯坦、印尼大使周剛表示,“這一提法體現出中巴關系的高水平,這在現代國與國之間關系中很少見。”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任曉認為,“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與“全面戰略合作伙伴”相比,是更特殊的關系。“全天候”就意味著,不論什麼時候,不論誰上台執政,兩國都是密切而友好的。中國能被稱為“全天候”伙伴的,隻有巴基斯坦。
習近平在演講中強調,相似的歷史遭遇,共同的斗爭歷程,使中巴人民心靈相通。建交以來,中巴建立了全天候友誼,開展了全方位合作,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一貫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復旦大學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杜幼康認為,“全天候”意指不論國際局勢怎樣風雲變化,雙方都將保持著密切而友好的伙伴關系﹔“全方位”則指中巴合作與交往囊括了政治、經濟、外交、安全等多個方面,其范圍之廣、程度之深其他國家都無法企及。
“在事關領土、主權等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中巴都相互同情、理解和支持。”周剛表示,這種關系發展到今天,可以說已經經歷過各種考驗。中巴友好成為巴基斯坦朝野各界的共識,是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基石﹔中巴關系也是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
習近平還指出,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緊密攜手合作,發揮兩國傳統友好優勢、地緣毗鄰優勢、經濟互補優勢,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謀發展,不斷充實中巴命運共同體的內涵,更好造福兩國人民,促進地區穩定繁榮,為打造亞洲命運共同體發揮示范作用。
周剛認為,在新形勢下構建命運共同體,中巴兩國能夠起到示范作用。中巴雖然國情不同,但依然可以在遵循國際法的原則下成為好鄰居、好伙伴,這種榜樣的作用很重要。
在演講中,習近平提出中巴要弘義融利,實現共同發展,發揮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對兩國務實合作的引領作用,以走廊建設為中心,以瓜達爾港、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合作為重點,形成“1+4”合作布局。
在周剛看來,進入新世紀后,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巴兩國更加看重戰略性合作,更多考慮怎麼把兩國經濟發展與戰略對接起來,不再只是過去一個項目、個別領域的孤立合作,而是綜合起來考慮,這突出體現在共同打造中巴經濟走廊上。
“中巴經濟走廊對中國向西開放和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很重要。同樣的,對於巴基斯坦來講,可以解決能源短缺、改善通信聯絡、加強道路建設、提升制造業水平,對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有戰略意義。”周剛說。
此次是中國國家主席時隔9年再度訪問巴基斯坦。周剛認為,在當前形勢下,習近平主席的此次訪問將把中巴關系提升到新高度,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友誼,加強兩國戰略合作,特別是共同努力打造的中巴經濟走廊將發展更快更好,這對於兩國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