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4月20日,士兵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會展中心外執勤。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攝
以“加強南南合作,促進世界和平繁榮”為主題的亞非領導人會議和萬隆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系列會議19日在雅加達開幕。來自80多個國家的政府高官參加了19日和20日的亞非高官和部長會議。包括中國在內的3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預計將參加4月22日至23日舉行的政府首腦會議和4月24日在萬隆舉行的亞非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這是繼1955年亞非會議、2005年亞非峰會之后亞非領導人的第三次聚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印尼外交部長蕾特諾·馬爾蘇迪日前表示,亞非會議60周年紀念會將產生關於支持巴勒斯坦、加強亞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和重申萬隆精神三個文件。以此為脈絡,記者為您梳理一下本次會議的主要看點。
亞非戰略伙伴關系有新內容
亞非兩大洲有100多個國家,土地面積佔全球總面積的近一半,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70%以上,GDP總量佔全球GDP總量的50%,經濟發展潛力巨大。10年前的第二次亞非峰會通過了《亞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宣言》,宣告建立亞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10年過去了,這一戰略伙伴關系還顯得相對虛化。印尼外長蕾特諾日前指出,要持之以恆地推進亞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賦予其具體內涵並採取切實行動。本次會議將推動亞非之間在反恐、食品安全、有組織跨國犯罪、能源安全、中小企業、旅游、婦女權利以及大學交流等領域的合作,新型伙伴關系將更加具體化。同時,在此次亞非領導人會議上,印尼還希望推動建立亞非中心,並將今年首次召開的亞非商業峰會作為常態化舉行的年度活動。印尼的這些主張和願望能否實現,此次峰會在亞非合作方面將取得何種具體成果,人們拭目以待。
萬隆精神有新發展
4月15日,中國駐印尼大使謝峰在參加《雅加達郵報》紀念萬隆會議60周年研討會上指出,萬隆會議是國際關系史上的創舉,倡導處理國際關系“十項原則”,形成了以“團結、友誼、合作、和平共處、求同存異”等為核心的“萬隆精神”。新形勢下,萬隆精神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歷久彌新,對國際關系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煥發著生機與活力。他認為,如果說60年前,和平共處、求同存異是萬隆精神的時代主題,那麼60年后的今天,共同發展、合作共贏則是人心所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應與時俱進,賦予萬隆精神新的時代內涵,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謝峰大使的講話透露了新形勢下中國對萬隆精神的新認識。在亞非領導人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將發表講話,就新形勢下弘揚萬隆精神、加強亞非合作闡述中方主張和立場。
與1955年和2005年一樣,與會各國領導人還將於24日重走歷史路,從薩沃爾-霍曼飯店步行前往獨立大廈,極具象征意義。60年前,萬隆會議形成的處理國際關系“十項原則”中包含著中國的智慧和貢獻﹔60年后,中國將如何與包括印尼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一道,重振萬隆精神,譜寫共同發展、合作共贏新篇章,備受矚目。
支持巴勒斯坦有新舉措
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爭取國家獨立和主權是1955年萬隆會議的主要成果之一。在參加1955年會議的代表團中,巴勒斯坦是唯一一個迄今為止尚未實現完全獨立的國家。正因如此,東道國印尼政府積極斡旋,將支持巴勒斯坦、盡快承認巴勒斯坦為一個完全主權國家作為本次紀念活動的主要議題之一。印尼的這一提議得到多數亞非國家的支持。但是巴勒斯坦問題由來已久,錯綜復雜。印尼外交官也承認,前期溝通中已經有與會國家提出,希望降低有關巴勒斯坦問題的調門。因此,本次會議最終能推出何種舉措支持巴勒斯坦還是個未知數,印尼和其他亞非國家將向世界發出何種支持巴勒斯坦的聲音,值得關注。(本報雅加達4月20日電 本報駐馬尼拉記者 付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