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正文

聽習近平演講,品讀走進人心的真情故事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 楊 旭

2015年04月21日18:30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4月21日,習近平在巴基斯坦國民議會發表的演講,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巴基斯坦人民的心,讓世界感知什麼是中巴命運共同體。

山長水遠的空間阻隔,卻在真情實感的語言世界中消弭殆盡。如何用演講讓彼此更親近?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小廚帶你看門道學訣竅。

用鄉音共鳴——鄉音到耳知家近

有人說,鄉音是最打動人的音韻。融合當地的“鄉音”進行演說,拉近了習近平同當地人民的距離。最常見的當然是用當地語言打招呼和表達感謝,像2013年3月25日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的演講、2014年7月4日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的演講、2014年8月22日在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的演講、2014年9月18日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的演講等,習近平都用當地語言向人們致意。

演講中援引到訪國人民耳熟能詳的名言俗語,又如一種別樣“鄉音”,大大增進理解、加深友誼。

巴西作家保羅•科埃略說過:“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氣憑借自己的才能去實現自己夢想的人手中。”團結協作、發展振興是拉美人民薪火相傳的夢想。中國夢和拉美夢息息相通。中拉雙方要勇於追夢、共同圓夢。

(2014年7月16日,在巴西國會的演講)

澳大利亞有句諺語:“盯著太陽就不會被陰影困擾。”中國同澳大利亞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發展水平不同,存在分歧很正常。關鍵是要牢牢把握兩國關系發展的正確方向,坦誠溝通、求同存異、相向而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妥善處理分歧。

(2014年11月17日,在澳大利亞聯邦議會的演講)

東南亞朋友講“水漲荷花高”,非洲朋友講“獨行快,眾行遠”,歐洲朋友講“一棵樹擋不住寒風”,中國人講“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

(2015年3月28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從生活入手——於尋常處見崢嶸

交流,從彼此熟悉的尋常事談起,由淺入深、由近及遠,讓文化隔閡在輕鬆的氛圍中消釋。

同樣一桌飯,即使再豐盛,8個人吃和80個人吃、800個人吃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深知,在相當長時期內,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提高13億多人的生活水平和質量需要我們付出艱苦的努力。

(2014年3月28日,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

正如中國人喜歡茶而比利時人喜愛啤酒一樣,茶的含蓄內斂和酒的熱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

(2014年4月1日,在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中國太極和印度瑜伽、中國中醫和印度阿育吠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兩國人民數千年來奉行的生活哲理深度相似。

(2014年9月18日,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的演講)

由個體折射——非常故事寄深情

在新聞界有句俗話,當你的選題切口小到一個人時,就成功了。在演講中,除了宏觀敘事的高度,也需要感動個體的溫度。習近平的演講中就出現了許多借以言志的生動個體故事。

2012年12月的一天夜裡,布拉柴維爾突降特大暴雨,郊區一些房屋被淹。3位受災的中國華僑本已脫離險境,但當他們發現鄰居對險情還毫無察覺時,又毅然冒著生命危險游到快被淹沒的房屋邊,奮力扒開屋頂,救出了12名剛果鄰居,其中包括5名兒童。

(2013年3月29日,在剛果共和國議會的演講)

古絲綢之路上的古城阿拉木圖有一條冼星海大道,人們傳誦著這樣一個故事。1941年偉大衛國戰爭爆發,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輾轉來到阿拉木圖。在舉目無親、貧病交加之際,哈薩克音樂家拜卡達莫夫接納了他,為他提供了一個溫暖的家。

(2013年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

中國國畫大師張大千曾旅居巴西17年,在他居住的八德園畫出了《長江萬裡圖》、《黃山圖》、《思鄉圖》等傳世珍品。

(2014年7月16日,在巴西國會的演講)

借歷史勾連——人生結交在始終

“歷史是國家和人類的傳記”,將國與國的交往投射到歷史的鏡面中,讓人們在兩國關系源遠流長的抒懷中,感受幾分“世交”的厚重。

這次前來墨西哥途中,當我透過飛機舷窗俯瞰浩瀚的太平洋時,仿佛看見幾個世紀前那些滿載絲綢、瓷器的“中國之船”正向著阿卡普爾科破浪前行﹔當我踏上貴國的土地時,又仿佛看見那位傳說中的樂善好施的美麗“中國姑娘”正在普埃布拉傳授紡織、刺繡技藝。

(2013年6月5日,在墨西哥參議院的演講)

歷史上,每當面對危難時,中韓兩國人民都相濡以沫、患難相助。400多年前,朝鮮半島爆發壬辰倭亂,兩國軍民同仇敵愾、並肩作戰。明朝鄧子龍將軍和朝鮮王朝李舜臣將軍在露梁海戰中雙雙殉職,明軍統帥陳璘今天還有后人生活在韓國。

(2014年7月4日,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的演講)

200年前,首批中國茶農就跨越千山萬水來到巴西種茶授藝。在1873年維也納世界博覽會上,巴西出產的茶葉贏得了廣泛贊譽。中巴人民在漫長歲月中結下的真摯情誼,恰似中國茶農的辛勤勞作一樣,種下的是希望,收獲的是喜悅,品味的是友情。

(2014年7月16日,在巴西國會的演講)

未來幾天,還將傳來習近平主席面向世界的更多講話。讀中國,看世界,精彩豈能錯過?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責編:袁勃)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