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工作是基礎性的工作,“三農”工作的內在特點和規律,決定了這方面工作更多的是做鋪墊的長期性工作,不可能立竿見影、馬上見效。這就有一個如何認識“潛績”與“顯績”,創造政績的問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其實我們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來闡述為官的三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初入官場,是應該大干快上,早出“顯績”,還是甘於奉獻,創造看不見的“潛績”?“潛績”和“顯績”二者之間的矛盾到底該如何去破?這成了每一位為官者苦苦思索的結果。“路漫漫其修遠兮”,務必深入一線,心懷群眾,聯系實際,上下而求索,方才知曉到底該如何作為。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潛”為根、“顯”為末,“潛績”是“顯績”的基礎、“顯績”是“潛績”的體現,這是我們在“獨上高樓”后所得。如何才能干一番事業出來,這恐怕就需要領導干部具備“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決心、“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堅持。福建東山縣縣委書記谷文昌,帶領當地干部群眾通過十幾年的努力,終於建起防風防護林。逝世34年,當地群眾每逢清明仍保持著“先敬谷公,再敬祖宗”的習慣。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為官一世,是為禍一方、貽害萬年,還是流芳百世、討百姓一句好口碑,相信每位官員心裡自有一台天平。那麼,“為官者”從仕一生,怎樣才能換來老百姓幾句夸贊?筆者看來,谷文昌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谷文昌為官,一直默默奉獻,從未沾公家的光,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敬仰。“眾裡尋他千百度”,這又是為何?原來,“驀然回首”時才發現,實干才是進入老百姓內心世界的“靈丹妙藥”,才是贏取民心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