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習近平總書記在與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交流時曾諄諄囑托。4月7日,人民日報推出長篇人物報道,重溫一位離世34年的共產黨人——福建省東山縣原縣委書記谷文昌的事跡。谷文昌身上,就集中體現了“四有”品質。
是怎樣的奉獻讓谷文昌的背影永遠定格在八閩大地,是怎樣的熱血讓當地群眾紛紛稱他為“谷公”,谷文昌的故事太多太多……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背后是一個個“沒有”,正是這些“沒有”,才促成了谷文昌的“有”。
沒有架子。回憶谷文昌往事,他的三個朋友讓人記憶猶新,那就是每次下鄉時結交的一個老貧農、一個隊長和一個最困難的農民。全縣60多個村400多名生產隊長,他幾乎都能叫出名字,單就這一點就讓無數坐在辦公室裡的領導干部們汗顏了。心有人民不是口頭說說,而是真正的和群眾打成一片,走進群眾心裡。
沒有私欲。用權以廉、持身以正,谷文昌將公和私看的分明。谷文昌生前常對身邊人、對家裡人說,“當領導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淨,把自己的腰杆挺直。”調到省城,他隨身隻帶兩個舊木箱和兩瓮咸菜。家裡也只是添置了幾把藤椅、一張石桌,很難想象一個副廳級干部家中是如此寒酸。無論是身邊的工作人員還是自己的5個子女沒有一個得了公家的實惠,人不可能沒有私欲,但是心中有戒就把“公”裝進了制度的籠子裡。
沒有空談。“發號召容易,真正干成一件事卻不那麼容易。事業要成功,領導是關鍵,指揮不在第一線,等於空頭指揮。”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在辦公室裡批批文件,閉門造車是最大的不作為,谷文昌每到一地必先深入一線,了解具體的情況,在彌留之際還惦記著東山的木黃麻要更新換代。沿海防護林的成功不是奇跡,而是他親自上陣的結果。
做“四有干部”,先要審視自己,能否做到那些“沒有”,而那些“沒有”,恰恰正是“有”的基礎,希望越來越多的“谷公”出現在我們身邊,為我們講述那些“有”和“沒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