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清單向社會公布,清單外不得收費﹔適當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工商業用電價格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全國范圍清理規范涉企收費、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工商業用電價格、依法適當降低鐵礦石資源稅征收比例,多措並舉減輕企業負擔,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據新華社
國務院常務會議要點
清理規范涉企收費
●對去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確定取消、停征和減免的600多項收費規定進行自查、督查。
●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且未按規定批准,越權設立的涉企收費基金項目一律取消。
嚴禁行業協會商會打著政府旗號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或提高收費標准
嚴禁強制企業入會並收取會費
嚴禁強制企業付費參加會議、培訓、展覽或贊助捐贈等行為
●凡沒有法定依據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及收費全部取消。
●取消政策效應不明顯、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政府性基金,整合重復設置的收費基金。對政府性基金收費超過服務成本,以及有較大收支結余的,要降低征收標准。
●對清理規范后保留的涉企收費建立清單,並向社會公布,清單外一律不得收費。
下調工商業用電價格
●下調全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約2分錢。
●全國工商業用電價格平均每千瓦時下調約1.8分錢。
降低鐵礦石資源稅征收比例
5月1日起,鐵礦石資源稅按規定稅額的40%征收。
焦點1
行業協會禁打政府旗號收費
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全國范圍清理規范涉企收費,並為這一部署明確了“時間表”與“路線圖”。
立規矩、建機制。國務院通過一攬子的硬舉措,從治本角度堅決斬斷亂收費的“黑手”,為創業清障,為企業減負。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集中半年時間全面清理涉企收費,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立規矩、建機制,用依法、規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扼制“任性”收費。
有“時間表”,也有“路線圖”。國務院會議用“凡”“一律”“全部”“嚴禁”等字詞給涉企收費立下嚴格規矩,明確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且未按規定批准,越權設立的涉企收費基金項目一律取消﹔對清理規范后保留的涉企收費建立清單等。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稱,凡沒有法定依據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及收費全部取消。嚴禁行業協會商會打著政府旗號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或提高收費標准,嚴禁強制企業入會並收取會費,嚴禁強制企業付費參加會議、培訓、展覽或贊助捐贈等行為。
對此,北京悟天律師事務所負責人程海告訴記者,加入協會應該是協商自願為主,但有些協會收費卻沒商量,不繳費就不能加入協會,有些考試、年檢就無法通過,而協會提供的服務卻很有限。
“此次提出規范中介服務、行業協會、商會收費,也就是規范‘紅頂中介’收費,這是很有針對性的,直指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王懷宇說。據新華社
焦點2
工商用電平均每度降1.8分錢
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為降低企業成本、穩定市場預期、促進經濟增長、有扶有控調整產業結構,適當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工商業用電價格。
這是經濟下行壓力下減輕企業負擔出台的又一實招,具體舉措是:按照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下調全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約2分錢﹔實行商業用電與工業用電同價,將全國工商業用電價格平均每千瓦時下調約1.8分錢。
煤炭價格的持續下行為此次電價調整創造了有利條件。2012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當電煤價格波動幅度超過5%時,以年度為周期,相應調整上網電價。
從2012年初至2014年底,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由每噸近800元跌至每噸約520元,下跌幅度超過30%。國家發改委於2013年和2014年兩次降低燃煤發電上網電價,但主要目的是疏導脫硝、除塵環保電價矛盾。按照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燃煤發電上網電價仍有下降空間。
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意味著發電企業、電網企業要適當讓利。專家指出,201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比上年僅增長3.3%,而同期電企和電網的利潤增長率普遍高於這一數值,具備讓利空間,總體上不會影響發電行業的基本面。
“電價調整后,企業在電費方面的負擔會進一步降低,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促進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說。據新華社
■ 現場
“給企業‘念緊箍咒’要上報”
李克強總理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三項議題,“合力”為企業“減負”。總理給參會的各部門負責人提出了一項“硬要求”:各部門今后出台文件、規定,如果是給企業“念緊箍咒”、“套枷鎖”的,一定要上報國務院做評估。
“去年,我們從中央到地方累計取消了1000多項收費事項,這些改革到底落實了沒有,要利用這次清理的機會,進一步展開督查和自查。”總理說,“不能光出政策、下文件,企業卻感受不到這些實惠啊!”
他說,在全國范圍內清理規范涉企收費,既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的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有力措施。這有利於幫助企業抵御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李克強明確要求,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清理那些“必須要取消的收費項目”。
“我到企業考察時聽到,現在還是有很多收費項目,名目繁多啊!有些環節,之前統計的收費有幾十項,跟企業實際了解,林林總總的項目有上百項!這讓企業怎麼發展?”講到這裡,總理的語氣明顯加重了。
他說,各種各樣的收費項目,不僅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更重要的是,“把企業的市場預期和成本計算打亂了”。
“今天找到你就跟你收錢,具體收多少錢還可以討價還價!”李克強說,“這些收費亂象,包括各種變相收費,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這次一定要堅決清理!”
總理還給參會的各部門負責人提出了一項“硬要求”:“各部門今后出台文件、規定,如果是為市場取消‘枷鎖’的,那當然歡迎﹔如果是給企業‘念緊箍咒’、‘套枷鎖’的,一定要上報國務院做評估!”總理說。
他強調,政府要做的是讓市場更多發揮作用,盡可能激發市場活力、為企業鬆綁。 據中國政府網
■ 縱深
“減負”為何被稱為“積極財政政策”?
昨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三個議題圍繞同一條主線展開——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自古以來被視為時務之要。在李克強任上,這種“以減法換乘法”的治理思路尤其清晰。
昨日的會上還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在談及全面清理規范涉企收費議題時,李克強稱其為“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有力措施”。
值得玩味的是,這是繼2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后,李克強總理第二次公開詮釋“減稅降費”與“積極財政政策”之間的關系。
這兩次表態很重要。在傳統觀念裡,一提到積極財政政策,很容易讓人馬上聯想到增加赤字,拿出錢投資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建設。當然,這也是必要的。然而對於那些更廣大的市場主體而言,少取之,便是予之。一解就業,二促創新,三能傳遞清晰的政策導向,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積極的財政政策?
知易行難,許多國家的財政政策都面臨著這樣的悖論:政府往往在經濟形勢向好、財政盈余時更樂於減稅降費,而在經濟不景氣、財政捉襟見肘時則明顯缺少動力。但對於企業經營者而言,越是在后一種形勢下,減稅降費的政策才越能最大化地發揮“及時雨”的功效。
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這是個兩難選擇。但李克強顯然知道中國經濟的活力與韌性到底在哪裡。
而要盤活中國經濟這盤大棋,“四兩撥千斤”的財政無疑是最重要的宏觀政策工具之一。這其中,決不能僅僅依靠擴大公共產品的供給來“保駕護航”。
這就是李克強為什麼將“減稅降費”稱為“積極財政政策”的真正原因。 新京報特約記者 趙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