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正文

常務會議觀察

1條主線10個領域:Made in China有了新路線

2015年03月26日14:51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手機看新聞

     【開欄的話】國務院常務會議是國務院的每周“例會”,討論決定國務院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議題涵蓋了住房、醫療、教育、就業、社保等諸多方面,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人民網從今日起開設“常務會議觀察”專欄,為您解讀常務會議傳遞的新信息,向您展示高層施政重心的新視角。

     人民網北京3月26日電(記者楊芳 實習生張迎雪)提起“Made in China”,你會想起什麼,是廉價的衣帽鞋襪還是一次糟糕的購物體驗?

     在3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上,李克強總理提起“Made in China”也指出,雖然中國制造創造了暢銷全球的輝煌,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他痛切地講起他對一些國內產品的工藝和質量不高的感受,比如簡簡單單一支筆,其制造水平也大有講究。

    “中國制造”是這次常務會的關鍵詞之一。借用李克強的一句話來說,我們還處在工業化進程中,制造業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絲毫不能忽視。

    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中國制造2025”是這次常務會的重要議題。經歷了近3年時間制定而成的這份規劃,被視為“用三個10年完成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的第一個10年路線圖。

    而在有著國家治理“行政系統中最高的決策平台”之稱的國務院常務會上,“中國制造2025”的概念、思路和藍圖也愈發清晰,欲知詳情,請看人民網觀察君的獨家分析。

    一條主線: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中國制造”有多重要,相信大家都知道!那麼“中國制造”下一步該怎麼走,“中國制造2025”就是答案。

    李克強說,中國制造創造了暢銷全球的輝煌,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他不客氣地指出:“我們生產的一些產品和發達國家還有不小差距。這裡既有技術層面的問題,也有生產工藝的問題。”

    3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就強調,“中國制造2025”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

    細心的人會發現,“互聯網+”概念早在“兩會”期間就和“中國制造2025”同時提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度明確了順應“互聯網+”概念,意味著“中國制造2025”將有望引入“互聯網+”作為重要發展思路。換句話說,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技術,將在中國制造業升級過程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兩個制造: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

    有了主線,此次國務院常務會還透露了“中國制造2025”的兩個制造: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

    李克強在會議上指出,中國制造今后要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國裝備、依托中國品牌,推動中國制造由大變強。

    創造二字離不開技術提升,智能牽引。“我們還不是制造業強國,沒有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產業發展重大技術、裝備亟待突破。”工信部部長苗圩曾在接受採訪時說,完成從制造業大國向強國的轉變,智能制造將是主攻方向。

    而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制造模式的“綠色制造”也是首次出現在國務院常務會的議題中。這也意味著制造業將改變傳統制造模式,推行綠色制造技術,發展相關的綠色材料、綠色能源和綠色設計數據庫、知識庫等基礎技術,生產出保護環境、提高資源效率的綠色產品。

    十大領域

    這次常務會上,李克強還說,“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是要立足現實,突出重點,把規劃做細、做扎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方方面面全寫上。那就沒重點了、也就沒人看了。”

    李克強解釋說,做方案不能“大而全、喊口號”,而要明確方向、細化標准、突出重點,要把工作做細做實。

    此次會議還透露了“中國制造2025”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提升制造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他們分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

    有了這些明晰的發展方向,十年之后你我可能不再需要出國買馬桶蓋,最好的朋友之一是“Made in China”的機器人大白……

    而在3月25日這天會議結束前,李克強用“十年磨一劍”表達了他對“中國制造2025”的期許。 

(責編:楊芳、盛卉)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