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類精子庫冷凍室內,工作人員查看從液氮罐中取出裝著精子的試管。武俊杰攝
中新網太原3月17日電(李娜) “目前,山西‘一精難求’,需求者需要等待最少三個月。”3月17日,山西省人類精子庫負責人宋春英說。近日,山西省人類精子庫開設微信公眾號,發布“求精”公告,鼓勵20到45歲的健康男性捐獻精液,踴躍參加這項公益活動。
截至目前,此微信號吸引百人關注,然而響應者寥寥。宋春英將此公告發至朋友圈,遭到眾多網友調侃。
此前,宋春英和同事們進入山西各高校,發傳單征集志願者,卻被部分學校派保安驅逐,理由為“影響不好”。
此外,由於對捐精者的精子質量,中國衛生計生委制定了嚴格的標准,致使本就不多的志願者數量大打折扣。據宋春英介紹,2014年,山西省人類精子庫捐精者1213人,合格者僅136人。
不過,宋春英說,“被排除的志願者大多數具有生育能力,只是捐贈的精子要求高,在解凍復蘇后,必須保証40%的精子保持活力。”
據了解,精源告急並不是山西所獨有。近期,上海、湖北等地的精子庫也先后發出公告,征集志願者。
一面是告急的精源,一面卻是日益增長的臨床需求。據公開資料顯示,由於受社會壞境、工作壓力等種種因素的影響,我國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患者已超過5000萬,並還在逐漸增加。
近年來,隨著社會開放,知識普及,宣傳手段改變,補助提高等原因,山西捐精志願者數量穩步上升,山西省人類精子庫已幫助數千女性受孕。然而,宋春英認為,社會的包容度還不夠,公眾對捐精的認知仍有偏差,“志願者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一些人來時甚至戴著口罩。捐精這項公益事業任重而道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