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京津冀一體化作出部署,提出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三大“超級合伙人”推進一體化的路徑進一步明晰。
頂層設計突出合伙人機制
經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審議研究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即將出台,京津冀三地均傳達出這樣的信息。作為三大“超級合伙人”,在制定各自規劃時,“協同”兩個字被放在首要突出的位置。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表態稱,今年中央將頒布京津冀三地規劃框架綱要。京津冀三地要按照總規,分別制定各自的規劃,特別是在交通、環保、產業發展上要具體化﹔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長張慶偉表示,去年河北參與制定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這個綱要很快就會頒布﹔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府秘書長張志強也說,去年一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在頂層設計發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在國家層面上形成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和辦公室,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即將出台。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自習近平總書記去年2月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7點要求以來,頂層設計方案已經是多次“胎動”。2014年下半年,京冀、京津、津冀分別於7月31日、8月6日和8月24日簽署了協同發展的合作框架協議及備忘錄。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三地總共18項合作框架協議和備忘錄集中爆發式的落地。2015年2月10日,臨近京津冀一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強調“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頂層規劃呼之欲出。
“先行官”交通一體化率先突破
交通作為協同發展的“先行官”,無疑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優先領域。
全國人大代表、交通部部長楊傳堂此前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專項規劃已經國務院通過,今年將出台。據楊傳堂介紹,交通協同發展的工作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去年12月26日,已打通了三條斷頭路,即111國道、京昆高速公路第二通道、京港澳高速擴容等三大工程,其他項目也在陸續向前推進。
河北在交通領域實現了率先突破。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長張慶偉表示,成立了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和渤海港口投資集團,並通過協調政策,取消了京津冀地區手機漫游費。
據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介紹,今年天津市計劃把從北京南站發車的高鐵延伸至天津濱海新區商務區,開通天津到保定的高鐵。此外,北京到濱海新區的第二條高鐵、天津到石家庄的鐵路,目前都正在規劃中。
在過去一年的時間,交通一體化在大步邁進。2014年8月,成立了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領導小組,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部長親任組長﹔三省市政府和交通運輸部門也分別成立了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協作領導小組和京津冀交通一體化聯席會議機制。2014年10月,交通運輸部審議並同意《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率先突破任務分工方案(送審稿)》。過去一年,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成立,河北與天津組建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京津冀實現了海關通關一體化,北京新機場開工。按照交通運輸部的安排,預計在2017年京津冀將實現跨區域、跨交通方式的互聯互通。
產業轉移升級實質性推進
在京津冀三大率先突破的領域中,產業協同發展最為核心領域,也是需要仔細研究、重點部署的領域。
京津冀要建設創新共同體,首要任務是規劃空間布局。北京市動物園批發市場遷往河北是協同規劃空間布局的典型例子。在李士祥看來,“動批”不是簡單地遷移,而是一種機制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未來北京市將依托西城區的優質教育資源,向動物園批發市場遷往河北的物流園區配置相應的基礎教育。
加強產業對接轉移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體內容。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工信委主任李朝興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通過產業對接已達成增資項目15個,總投資600億元﹔簽約18項,投資1351億元,還有一批項目正在積極跟進。
在河北保定市,為提升對京津產業的吸引力,規劃了白洋澱科技城等5個產業承接功能區。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市長馬譽峰表示,保定將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的“雙子座”大樓無償提供給中關村,用於吸引電子信息、智慧城市、大數據和雲計算等產業,力爭打造成為中關村“飛地經濟”示范園。
一直被認為是京津冀一體化重頭戲的產業轉移和對接在過去一年也逐步進入軌道。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2014年北京注銷、吊銷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工業企業800余家﹔就地關停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業392家,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按照計劃,今年北京市將有、北京萬生藥業、精雕科技等數十家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端制造、新型建材、新能源、石化等領域的明星企業,啟動或完成京津冀產業協同對接。
聯防聯控謀求環境脫胎換骨
在京津冀產業、交通協同發展穩步推進的同時,三地的環境污染壓力日益增長。三方在環境治理方面達成共識,“合作人”聯防聯控的機制也正逐漸形成。
對於環境治理,北京立下了 “軍令狀”,要求到2017年把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李士祥說,這不能僅靠北京自身努力,必須在更大范圍內謀劃、統籌、推進。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環保局原總工程師包景嶺也表示,三地簽署了合作協議等一系列文件,實行生態環境信息共享、生態過渡帶共建。承德作為試點,與北京啟動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河北為了還京津翼同一片藍天,也是拿出了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魄力。據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陳國鷹介紹,去年全省壓減鋼鐵產能1500萬噸、水泥產能3918萬噸、平板玻璃2533萬重量箱,特別是河北煤炭消費去年總量減少了1500萬噸,首次實現了負增長。另外,組織開展了佔工業排放比重超60%的鋼鐵、水泥、電力、玻璃四大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完成脫硫、脫硝和除塵改造工程577個,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78.2萬輛。開展礦山環境治理攻堅行動,關閉礦山141個、停產整治478個。
在過去的一年裡,京津冀環境治理聯動機制在不斷摸索和推進。三地建立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預案和聯動響應機制﹔水利部組織編制《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利專項規劃》,提出京津冀地區以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修復為重點,償還生態環境欠賬﹔津冀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明確煤質要求,減少散煤使用﹔京津兩市簽署了“1+5”合作協議,其中特別強調“協同開展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