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包瑞玲建議,在貧困地區農村建立養老中心,為困難家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集中提供養老服務,解決這部分群眾的養老問題。
包瑞玲表示,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經過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共同努力,2014年共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232萬人,超額完成減貧目標。據調查,目前我國還有失能、半失能老人3700多萬,其中80%以上在農村。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農村,由於地方政府力量有限,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仍然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包瑞玲說,由於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低,老人缺乏養老經濟來源,生存狀況堪憂﹔普通養老院高昂的費用使得有意願入住養老機構的農村失能老人無法企及﹔護理強度高,子女大多外出打工等原因,使農村失能、半失能老人多數處於無人照料的狀態。
包瑞玲說,國家和政府除了從制度上保障農村老人的權益,提高農村養老金水平,建立更完善的社會救助制度之外,還應該採取措施,對農村困難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進行集中養老。
包瑞玲建議,將貧困地區農村養老中心建設列入國家重點扶貧項目,建立專項資金,市縣將農村養老中心建設納入市縣財政預算,申請專項經費。養老中心的建設建議由縣級人民政府主導,民政部門負責摸底,扶貧部門負責立項,鄉鎮負責項目實施與監管,以行政村或中心村為單位建設、運營和管理。養老中心的運營費用採取“集體籌一點、個人籌一點、政府補一點、社會捐一點”的辦法。鄉鎮要在民政和扶貧部門指導下在運營方面多下功夫,保障農村養老中心的正常運行。
(記者張非非 李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