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14日電 (記者 江耘)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過2億,未富人先老,在農村,養老問題更為凸顯,如何深度破解農村養老難?全國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副主委車曉端建議,在農村地區推廣“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提高基層養老覆蓋率和資源利用率,一定程度上解決護理員缺乏難題。
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此間全國兩會上透露,“十三五”規劃確定的養老目標是: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5-40張,城市日間照料社區全覆蓋,農村覆蓋率超過50%。
今年3月起,浙江正式實施《浙江省社會養老服務促進條例》,成為全國首部由省人代會通過的社會養老服務地方性法規。
然而,目前階段,養老特別是在農村地區仍面臨著許多問題。
“我們村已經建立了居民養老中心,但是說實話,沒什麼老人願意住下去,一般都是來吃個飯,就走了。”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海寧市華豐村黨委書記朱張金坦言,“現在村裡的養老中心有房子、有設備,但是就是缺少護理人員,這個問題很普遍。”
朱張金說,現在沒有醫學院的護士願意跑到農村去做個護理人員,他建議出台政策,各個村和當地的三甲醫院合作,由當地醫院來集訓和培養護理人員。“可以和村官一樣,給這些願意到農村工作的人員一個未來的發展空間,比如優先錄取到大醫院等等。”
“我們村裡辦了個有300多個床位的醫院,提供一年兩次的免費健康檢查都是免費,在老年人的養老中心也有專門的合作醫療提供服務。”全國人大代表,奉化滕頭村黨委書記傅企平分享了經驗。
就養老中心護理人員缺乏問題,車曉端指出,目前較為偏遠鄉鎮的衛生服務系統,其資源利用並不充分,建議在郊區、鄉鎮推廣基層衛生系統“醫養結合”,提高基層養老覆蓋率和資源利用率。
“可以考慮讓村裡有些年紀但是身體不錯的村民經過正規培訓后,來做護理人員,也是有效的補充。”朱張金建議,針對身體較差的老年人,當地醫院可以為養老中心開通綠色通道,讓這些老人小病不出村,大病上醫院,解決后顧之憂。如何建立一個低成本但是老百姓可以接受的居家養老體系依然是需要不斷摸索的。
全國人大代表、嘉興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管委會主任陳利眾提出了他在工作中面臨的問題,“開發區所有社區都建起了養老服務中心,但覆蓋面還不夠寬,很多人群還沒有完全納入到這個體系中。“
他建議,應該大力發展社會養老事業,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源能夠進入養老領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