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正文

【學習有方】

記者觀察:習近平的“下團時間”傳遞什麼信號?

人民網記者 曾偉

2015年03月14日08:52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記者觀察:習近平的“下團時間”傳遞什麼信號?

  兩會接近尾聲,隨著習近平總書記參加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今年習近平總書記的“下團”活動告一段落。除了解放軍代表團,今年,習近平總書記還參加了上海、江西、廣西、吉林4個代表團的審議。

  每年的總書記“下團”講話都是觀察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窗口。今年,習近平總書記“下團”講話的重點是什麼?與往年有何不同?人民網記者梳理發現,近三年習近平“下團”講話涉及過深化改革、產業升級、民族團結等10多個話題,其中對創新、作風、生態保護的關心和對貧困群眾的牽挂,是總書記三年均有提及的。

  3年來共“下團”15次,共計11個代表團

  上海代表團(3次)、江西代表團、廣西代表團、吉林代表團、廣東代表團、貴州代表團、安徽代表團、遼寧代表團、江蘇代表團、西藏代表團、解放軍代表團(3次)

  關注話題:

  深化改革、創新、作風建設、產業升級、生態保護、民族團結、扶貧、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兩岸關系等。

  念茲在茲

  創新決定民族前途命運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2015年3月5日,習近平在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使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創新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和重要戰略支撐。去年6月,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甚至將創新提到了“決定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就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科技強國之路。”習近平說。

  梳理可以發現,關於創新,三年中他至少提到5次。自2013來,習近平總書記每年均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其中,在上海代表團他就提了3次。

  2013年3月5日,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我國經濟已由較長時期的兩位數增長進入個位數增長階段。在這個階段,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就在於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

  2014年3月5日,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強調要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希望望上海的同志牢記使命、不負重托、再接再厲,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和科學發展先行者,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

  在談到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時,習近平強調,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隻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

  “抓住創新驅動發展和產業優化升級”,“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走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鳳凰涅槃。”此外,在2015年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2014年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也對創新進行了強調。

  一個屢屢提及的話題

  著力淨化政治生態

  作風建設極大影響著黨群、干群關系。2015年3月6日上午,習近平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抓作風建設要著力淨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境。他指出,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

  在2013年、2014年的兩會上,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話題。

  2013年3月11日,習近平參加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能打勝仗是核心,反映軍隊的根本職能和軍隊建設的根本指向﹔作風優良是保証,關系軍隊的性質、宗旨、本色。要把改進作風工作引向深入,貫徹到軍隊建設和管理每個環節,真正在求實、務實、落實上下功夫。

  2014年3月6日,習近平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強調,堅決掃除那些腐朽的、丑陋的、邪惡的現象,讓陽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和行為更好佔領陣地,進而普及開來,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如果前熱后冷、前緊后鬆,就會功虧一簣。”2014年3月9日,習近平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作重要講話,再次強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黨員干部必須“嚴以修身”“嚴以用權”。

  習近平強調,嚴以修身,就是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嚴以用權,就是要堅持用權為民,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

  三年間,習近平總書記從軍隊建設、黨員干部修養、群眾期待等各個層面,表達了對黨員干部的殷切期望。

  兩個問題深情牽挂

  關注環保和扶貧

  梳理近三年習近平“下團”的講話,“生態環境保護”和“扶貧”也是總書記屢屢提及的話題。

  “要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碧水藍天”工程,讓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努力建設美麗中國。”2013年3月8日,習近平參加江蘇代表團時強調。

  2014年3月7日,參加貴州代表團審議時說,“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2015年,習近平又分別在江西代表團和吉林代表團分別提到了生態問題。在江西代表團,他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他甚至問起了“東北虎”的保護情況,讓網友贊嘆總書記對生態環境關心的細致程度。

  針對扶貧問題,2015年3月8日,在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強調,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堅決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在2013年,他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也強調,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關心生活困難群眾,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2014年3月7日,參加貴州代表團時強調,要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把扶貧開發工作抓緊抓緊再抓緊、做實做實再做實,真正使貧困地區群眾不斷得到真實惠。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三年間,不變的主題,讓群眾看到了這個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貧困群眾脫貧始終如一的牽挂和關懷。

(責編:王菁(實習)、盛卉)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